3.只拣儿童多处行

发表日期:2019/2/20 16:53:1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713位读者读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提供者

复备者

 

3  只拣儿童多处行

根据多支点探究方案调整

教学目标提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浑身解数”等词语的意思。

(《课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细节,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课标》: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的问题。)

3.体会本课比喻句(明喻、暗喻)的含义及其作用。

(《课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

素 材 与 策 略

第一课时

一、准备性学习:

1.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文中相关处注释。

成千盈百 倚靠 栏杆 纽扣 旺盛 欢畅 四肢

浑身解数 颐和园 玉澜堂 海棠 忸怩 额头

2.完成课后第2题,并提醒一个较难写的生字写法。(       )

3.课文朗读(    )遍,自己或小组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有感情  B.正确、流利   C.还需努力

4.完成本课习字册。

5.搜集冰心、颐和园等相关资料,有选择地摘录。

 

教学策略:

一、板书课题,强调“拣”的写法,并比较与“捡”用法。

二、交流冰心的资料,提醒人物资料搜集的方法。

【设计要求:汇报冰心资料,读作家名片)】

三、检查生字词

1.听写生字词(另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听写)。

2.批阅反馈,及时订正,并结合听写情况,强调“盈、解、倚”等字的读音和字形,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浑身解数”等词义。

预设:

儿童不解春何在:明白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成千盈百:盈,满。形容人很多。也作“成千上百”。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座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

颐和园:学生简介颐和园的资料。

四、朗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在文中作出标记。

2.组内合作交流。

预设:

路过颐和园→(挤进颐和园)→知春亭畔→(向玉澜堂走)→走进玉澜堂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节):“我们”挤进颐和园赏春

第二段(3——4节):“我们”看到知春亭畔和湖边有许多春游的孩子

第三段(5——8节):“我们”与孩子们在玉澜堂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节):“我”的感想

预设:

(1)“这情景实在有趣!”“这情景”指的是什么情景?

a.投影出示第1节,读一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感受。(从“成千盈百”“挤”“一群接着一群”等感受到孩子多,从“闹嚷嚷”“飞涌”等感受到孩子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b.讨论:作者怎么写出“有趣”的?(从把颐和园比作“大魔术匣子”,把孩子比作“小天使”这样的比喻句,感受到孩子多,充满生机、活力,同时,还能感受到冰心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2)思考:第9节为什么可以分为一段?

a.投影出示第9节,说说“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b.小结:这是作者的感想,也是揭示课题。当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章末尾,多数时候,应该单独分为一段。

五、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5-9自然段。

2.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并画出有关语句,写一写批注。

第二课时

一、背诵情况反馈。

 

二、针对性学习(一):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阅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写一写批注。

教学策略:

(一)介绍文中诗句的出处: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1.投影出示,练习朗读古诗。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2.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大概意思。

3.为什么冰心要把“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问题探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1.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重点要求抓住关键语句说出自己的见解、体会。

2.组际汇报,师生评议,引领提升。

预设一:

投影出示第3节——

1)哪儿看出孩子多?哪儿看出孩子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联系第4节有关内容)

2)作者是怎么写出“孩子多”,“孩子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一是分地点描述: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坐在小山坡上,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二是动作、神态描写)

3)小结(迁移练习)。如:下课了,操场上一下子热闹起来。

 

三、针对性学习(二):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开得正旺的海棠花呢?阅读课文第5——8节,画出描写海棠花的句子。

教学策略:

(一)学习课文第5——8

1.投影出示第5节,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海棠花开得旺。

2.讨论:“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有什么作用?(写出了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

(引导诵读第6节)

3.读读第78小节,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练习朗读。

5.小结: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板书:借花喻人

(二)总结全文

1.朗读第9节。

2.提升: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儿童多处是春天)

 

三、延展性学习:

1.推荐阅读冰心《寄小读者》

2.推荐阅读《别踩了这朵花》,这是冰心奶奶年近花甲时,写给小朋友的一首优美的诗。

反复诵读这首诗,你会感受到这位满怀爱心的蔼然长者的一片深情。这深情,令你感奋,令你激动,令你感奋激动之余,油然而生一种对于虽然微小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小生命及其赖以生存的美好大自然的由衷挚爱。

 

 

教 后 小 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