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海伦·凯勒
发表日期:2019/2/27 15:05:4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609位读者读过
教 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提供者 | 复备者 | ||
课 题 | 9.海伦·凯勒 | 根据多支点探究方案调整 | |||
教学目标提 示 |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素 材 与 策 略 | |||||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概述人生: 1、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虽然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成为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作家。她一生自强不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残疾人事业上。她就是——海伦·凯勒。(出示海伦的图片) 2、学生齐读课题。 3、海伦·凯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岁半时,她因为一场重病而遭遇不幸,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五岁时,她遇到了家庭老师沙利文,在老师的帮助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十岁时,她进入聋哑学校,跟着萨勒老师学习说话;二十岁时,她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到残疾人事业上,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她的一生,是爱与被爱的诠释;她的一生,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海伦·凯勒》,一起走进她的人生。 二、紧扣“隔绝”,感悟“不幸”: 1、出示海伦幼时的图片。多可爱的小海伦呀。此时的海伦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然而,海伦却遭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板书:不幸)。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小节,圈出有关词语,想想:幼年的海伦为什么是不幸的? 2、学生自读课文,做好圈划批注。 3、集体交流,体会小海伦的不幸。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相关文字。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2)理解“失明”和“失聪”。 “失明”就是看不见。“失聪”就是“听不见”。“双目失明”就是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看不见了。“双耳失聪”就是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也就是完完全全听不见了。 请学生想象:她看不见什么? (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看不见鲜花和小草,看不见爸爸和妈妈,甚至看不见自己的新衣服……” 请学生继续想象:她听不见什么? (听不见鸟儿的歌唱,听不见虫儿的鸣叫,听不见优美的音乐,听不见朋友的嬉闹声,听不见父母的呼唤,甚至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 师:多么可怜的小海伦呀,她才一岁半呀,可是,她却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出示文字:“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岁半的娃娃呀!” 指名学生朗读,抓住“天哪”“才”和“!”读出人们的痛心。 (3)体会“隔绝”。 是啊,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这样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人们怎能不感到惋惜,感到痛心呢? 出示文字:“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师:在这儿,“隔绝”也可以换成“隔断”,但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你觉得可以加上什么样的形容词呢? 讨论,出示“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完完全全地隔断了。”“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彻彻底底地隔断了。” 师:是啊,“隔绝”就是完完全全地隔断,就是彻彻底底地隔断。“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一个“隔绝”,写出了人们的无奈,写出了人们的无望。 指导朗读,读好这两句句子。 (4)紧扣“隔绝”,深入体会“不幸”。 师:其实,“隔绝”,不仅仅是隔断了颜色,也不仅仅是隔断了声音,还隔断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如“隔断了小海伦与这个世界的交流”,“隔断了小海伦的愿望”,“隔断了小海伦与朋友的相处”,“隔断了小海伦正常的生活”…… 指导说话:海伦想要——可是——海伦想——可是——海伦想——可是—— 师:是啊,看不见美丽的颜色和图案是不幸的,听不见优美的音乐是不幸的,而不能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不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是更加不幸的。 此刻,你好像听到海伦在说些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如:我好像听到海伦在说:我再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了。我要学会说话,我要学会写字,我要把我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我要学会和别人交流…… (5)小结:这正是幼年的小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唤。她期待着爱与被爱,她期待着表达,期待着交流,期待着把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彻底打破! 三、紧扣“如饥似渴”,体会“喜悦”。 1、就在小海伦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的时候,家庭老师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并成为海伦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她为海伦驱走不幸,带来越来越多的喜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至五小节,想一想:沙利文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给海伦带来了什么?一边读一边写好旁注。 3、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旁注。 4、集体交流,感悟海伦的“喜悦”。 (1)交流:沙利文老师教小海伦学会了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就这样,海伦学会了书写、阅读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海伦首先学会拼写哪一个单词?“水”。 海伦在自传中说,一开始,沙利文老师教了几十遍,可海伦都记不住,后来,沙利文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教海伦学会拼写这个单词的? 指名说。 是啊,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学一个字是这样的简单,可对于海伦来说,这是多么不容易。 这一件事,对于海伦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出示句子:“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理解“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以前的海伦,心中充满了什么?“伤心、自卑、痛苦、无奈、烦恼……” 现在的海伦,为什么心中充满了“喜悦”呢? 是啊,从这一天开始,她可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与别人交流。这个世界,不再是与她隔绝了的。这个世界,不再是死一般的沉寂! 再读这句句子:“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2)理解“如饥似渴”。 为了能更好地与亲人、朋友交流,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 “如饥似渴”是什么意思?“就像饥饿了要吃饭,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在文中形容什么?海伦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伦在“如饥似渴”地学习?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引导学生从“不分昼夜”“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学习的疯狂。 想象:海伦是怎样学习“雨”“冰”这两个单词的? 想象:海伦是怎样读完一本几百页的小说的? 想象:海伦是怎样完成她的第一篇文章的? 结合出示海伦自传中关于“盲文被磨平”的相关资料。 小结:是啊,海伦以疯狂的热情学习着。她克服了种种困难,努力打破“隔绝”,她要做一个虽然盲聋哑但却过着正常生活的正常人! (3)体会知识给海伦的命运带来的改变 知识就这样改变了海伦的命运。它让海伦变得坚强而有自信。海伦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集体交流时抓住“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这一句。 师:以前海伦是怎样的?现在海伦是怎样的? 海伦的世界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幸福。她把这种喜悦和幸福通过她的文笔描绘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文字:“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体会诗中景色的美好。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好的想象,其实来源于海伦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四、紧扣“练习”,体会“艰难”。 1、海伦不仅想要学会用手指说话,她还想要学会真正的说话。让我们一起看课文的第六小节,看看海伦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2、学生自由读第六小节,做好批注。 3、思考:海伦学说话,难在何处? (1)在对比和想象中体会艰难 正常人学说话,听声音;聋人学说话,看口型。而海伦又聋又哑,她既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又看不到说话的口型,所以是难上加难。 她是怎样练习说话的? 出示:“萨勒发音时,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难在哪里? 学生发言交流,如:舌头和嘴唇的颤动是很微小的,不容易区分;海伦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发音的对错;…… (2)理解“夜以继日”,从“练习、练习、练习……”中体会“艰难”。 学习说话如此艰难,但海伦并没有放弃,她夜以继日地练习着。 出示句子: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理解标点的作用。 两个破折号,相当于括号,表示解释说明。在这儿,海伦强调“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意味着什么?(连最亲密的伙伴也不能听懂海伦的话,这对于海伦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省略号,表示海伦在不停地练习,与前面的“夜以继日”相互呼应。 想象:如果一个词读错了,海伦会怎么样? 想象:连续读三个小时了,海伦会怎么样? 想象:夜晚……清晨…… 这就叫“夜以继日”,这就叫“不屈不挠”。 反复朗读这段话,体会海伦练习说话的艰难,体会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结:海伦正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五、紧扣“泪水”,体会“兴奋”。 指名读课文的第七小节。思考:爸爸妈妈为什么流下兴奋的泪水? 他们会对海伦说些什么? 指名朗读。读出海伦的激动,读出爸爸妈妈的兴奋。 六、抓“不屈不挠”,体会“爱”与“信念”。 海伦后来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她又做了什么? 你觉得,海伦的生活,是因为什么而改变的? 理解“不屈不挠”:面对困难不低头,不屈服。 学生讨论: 1、因为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海伦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因为海伦的父母、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帮助。 齐读最后一小节。出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相关文字。 小结:海伦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因为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海伦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因为她的生活中,有爱,有信念。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名字背后的奇迹——再次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观看电影《海伦·凯勒》。 八、板书设计: 不幸 8、海伦·凯勒 喜悦 不屈不挠 (奇迹) 艰难 爱与信念 兴奋 | |||||
教 后 小 记: |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