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二泉映月
发表日期:2019/2/27 17:06:5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612位读者读过
教 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提供者 | 复备者 | ||
课 题 | 10. 二泉映月 | 根据探究方案反馈调整 | |||
教学目标提 示 | 1.学习本课生字,指导“惠、饶、享”的字形,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饱经风霜、泯灭、萦绕、静影沉璧、跌宕、不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重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经过,感受《二泉映月 》的丰富内涵。 4.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
(月亮)平静的影子映在了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璧玉。
| |||
素 材 与 策 略 | |||||
第一课时 一、准备性学习 1. 读准下列词语。 无锡 惠山 倾诉 激愤 富饶 乐坛 享有盛誉 呐喊 树木葱茏 搀扶 哭泣 倔强 沉淀 婉转 抒情 恬静 读给组内成员听,全对的加“☆”( ) 2. 关注文中的四字词语,完成练习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月光 水波 在文中再找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 3.完成《习字册》,相信你能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 4. 你朗读课文给( )听,他(她)给你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要努力 ◆读给组内成员听,你能加到“☆”吗?( ) 5.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标注。 6.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阿炳和二胡曲《二泉映月》,有条件的可以欣赏。
教学策略: 一、检查准备性学习。 1.投影生字词,纠错。 重点指导“惠、饶、享”的字形。 2.交流准备性学习第二题。 小结:我们在写景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四字词语,凝练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教师相机让学生例举类似结构的短语。 春光明媚 大雨滂沱 骄阳似火 群山起伏 狂风呼啸 3.逐行出示文中的词语或短语,指名读正确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深沉的叹息 委婉连绵 静影沉璧 卖艺度日 伤心的哭泣 升腾跌宕 月光似水 经历坎坷 激愤的倾诉 势不可当 水波映月 向往未来 倔强的呐喊 恬静激荡 4.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竖行:月亮 阿炳 听泉 乐曲) 5.再次指名读所有的词,要求流利、连贯,有层次感 6.小结:一组词语,一首乐曲,一个人,一种感受,一段人生,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课文——二泉映月。
二、针对性学习(一) 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 教学策略: 1.出示问题:为什么两次听泉,阿炳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2.自读,圈画两次“听”到的内容。 3.指名读一读,概括说一说。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生评: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5.组织交流:同样的一泓清泉,同样的二泉月光,可阿炳的心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炳究竟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产生了这样不同的感受呢?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说一说。 (1)师父(父亲)去世(阿炳未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叫他一声父亲,未能享受童年的快乐); (2)双目失明(联系《海伦凯勒》一文中的描写“无边无际的黑暗”,将文本语言在具体情境中再现); (3)生活穷困(卖艺度日的他会遭遇什么?设置情境练习表达:那一天,烈日炎炎——;那一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那一天,阿炳生病了——;那一天,阿炳正在拉琴,突然来了几个恶霸——) 6.引读第四自然段,深化认识:十多年后的中秋夜,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他怎能不想起师父说过的话,怎能不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渐渐地,渐渐地—— 出示“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相机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师总结:流水声与阿炳的经历密切相关,使阿炳感同身受,“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是阿炳“听”出来的,是他发自内心的悟解。这也组成了《二泉映月》的基本旋律,或低回,或高昂,或舒缓,或激荡。 7.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针对性学习(二) 体会《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指导背诵。 教学策略: 1.出示学习要求: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想想按照文字的描述,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哪三个乐章?(提示:揣摩关键词) 2.生自读批注,师巡视了解。 3.交流:说说三个乐章是怎么划分的(“起初……人生道路”,“随着……无限向往”,“月光照水……照耀清泉的月光……”),依据是什么。(以情感变化依据,以旋律变化依据,) 4.自己再读这段文字,体会这两种变化。 5.分角色读,男生读“旋律”部分,女生读“感情”部分,读出三个乐章的情感变化。 6.小结:这段话很长,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可是经过我们这样理解,本来很长的文字似乎变得简单了许多。可见,学习课文要去领会作者表达的方式,体会隐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奥妙。 7.同桌合作,抓关键词练习背诵。(“赞叹、怀念、思索”,“表达出、抒发了”,四个“他爱”) 8.指名试背课文。 二、延展性学习: 1. 欣赏《二泉映月》。 2. 推荐一首乐曲,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第二题教学策略: 1.出示小古文“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师读原文,生说大意。 3.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写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眼,明亮学生的心灵。】 | |||||
教后记:
| |||||
板书设计: 10.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