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秦兵马俑

发表日期:2019/3/7 15:14:4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702位读者读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提供者

复备者

 

14  秦兵马俑

根据多支点探究方案调整

教学目标提 

1. 学会本课7个一类字,4个二类字;重点读准“擎、吏、拟”的字音;“吏与史”“似与拟”的字形比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的意思。

2.【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难点】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抓住过渡句梳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4.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素 材 与 策 略

第一课时

1.读准下列词语:

 拱形  军吏  战靴  擎着  铜戈  模拟  翘起  严峻  跪下  临潼  鸟瞰

铠甲  发髻  驭手  弓弩  颔首  目光炯炯  所向披靡  战车千乘    

举世无双  跃跃欲试  南征北战  绝无仅有

◆读给组内成员听,全对的加“☆”(     )

2. 完成课后描红,相信你能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

3. 你朗读课文给(     )听,他(她)给你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要努力

◆读给组内成员听,你能加到“☆”吗?(    )

4. 读读课后第四题,想想这些成语在文中的意思。

5. 给本文编写段落提纲

                                                                    

                                                                    

                                                                                                         

6.回忆《莫高窟》一文,想想两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学策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秦始皇建兵马俑的意图)

相机了解世界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 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 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 罗得岛的太阳神铜像

2. 解题:秦,秦代;俑,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战马及战刀的偶像。

(二)检查准备性学习

1.投影生字词,纠错。

预设:

(1)“擎、吏、拟”的正确读音。

(2)“吏与史”“拟与似”的字形比较。

2.检查课文相关段落朗读。

(1)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相机理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句子中的意思。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消除。所向,指风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

(2)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理解“战车千乘”:乘,古代把四匹马拉一辆兵车计为一乘。

3.交流段落提纲

一(1):写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二(2):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三(3-10):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四(11):总结全文,揭示秦兵马俑的历史意义

(过渡段一般划分到下面一个部分中。

4.与《莫高窟》一文相比较,关注本课的写作方法。

预设:

(1)“总—分—总”的布局方法,本文的总体思路即是先总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然后具体写它的规模、类型和个性,最后总结全文,揭示秦兵马俑的历史意义,首尾呼应。

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围绕一个中心句把事物介绍清楚,如第二自然段,先写“规模宏大”,再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它如何“宏大”。

(3)过渡句的用法。(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针对性学习

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及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在文中划一划相关的语句,了解其写作方法。

教学策略:

(一)感悟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文中适当进行批注。

2.交流。

预设:

1)通过具体的数字展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这里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来体现俑坑的面积之大,兵马俑的数量之多。

相机指导朗读。

2)通过写人们的观后感受,表现“宏大”。

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巨大的长方形军阵”,体会“规模宏大”。

3)指导朗读。

(二)感悟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从课文的过渡句可见,文章不仅写出了兵马俑“规模宏大”,而且写出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默读课文第四至十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在文中画出有关词句。

3.组内交流。

4.组际交流。

预设:

(1)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各种类型兵马俑的鲜明个性。

▲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2)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3)指导朗读。

 

二、延展性学习

1.仿照课文第十小节续写。

2.补充阅读:《补充习题》第六大题。

第一题教学策略:

过渡: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我们不得不赞叹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

1)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2)关注本段的写法。

用“神态各异“概括兵马俑的特征。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写了所见所想。通过“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词语,更是把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描写得生动细致。

3)出示兵马俑的音像资料,仿照课文续写。

 

 

教后小记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