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谈礼貌
发表日期:2019/3/15 15:24:12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643位读者读过
教 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提供者 | 复备者 | ||
课 题 | 20 谈礼貌 | 根据多支点探究方案调整 | |||
教学目标提 示 |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感知课文内容。 3.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根据搜集的资料,以《谈忍让》为题,以课文的写法为载体,尝试练习写作。 4. 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小养成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习惯。 | ||||
素 材 与 策 略 | |||||
第一课时 一、准备性学习: 1. 读准下列词语(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岳飞 纠纷 师傅 和谐 彬彬有礼 小校场 出言不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读给组内成员听,全对的加“☆”( ) 2. 完成课后描红,相信你能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 3. 你朗读课文给( )听,他(她)给你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要努力 ◆在2、3、4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读给组员听,你能加到“☆”吗?( ) 4. 课后第二题两句话的意思你理解吗?预习时,你还理解了哪些词语?(直接写在书上) 5.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文章列举了( )个事例。请你简要概括这几个事例。 教学策略: 1. 揭示课题。 (1)用“貌”组词。(如:外貌、相貌、礼貌、容貌、全貌;成语:以貌取人、相貌堂堂、貌合神离) (2)理解“礼貌”。(指言行谦恭文明。) (3)完整课题,齐读。 2. 投影生字词,纠错。 预设: (1)读准“小校场”。 (2)强调“谐”的书写。 提示:右边下方为“白”。 (3)归类记忆:师傅、胳膊、博古通信、搏斗、薄雾 3. 理清课文脉络。 (1)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说勤奋》,今天要学习的《谈礼貌》和《说勤奋》在表达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说勤奋》一文。 课件出示: ①课文开头先提出论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②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 ③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根据提示,说说《谈礼貌》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提出论点: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①检查读第一自然段,明确: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第1自然段有无解释?请作圈画和批注。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原文和相关译文)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孔子说:“君子在众人面前,不能举止失体统,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小结:举止、态度、言语都要讲究礼貌,方能成为君子。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 ②交流方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文章列举了( )个事例。请你简要概括这几个事例。 预设: 牛皋问路不讲礼貌,岳飞寻人很讲礼貌。 一个小朋友踩脏一个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避免了一场争吵。 周总理刮脸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不安,周总理安慰。 ③检查读第5自然段,指出: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这是全文总结,既呼应开头,又紧承事例,很有说服力。 二、针对性学习(一): 读好三则故事,关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运用,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 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礼貌、岳飞很懂礼貌? 2. 课件出示: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品词“吼,呔,老头儿,爷”,突出牛皋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用无礼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 3. 引出句子: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品词“下马,施礼,请问”,突出岳飞的彬彬有礼,用和气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 4. 老人家对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两个带着不同情感的句子。 5. 分角色朗读,总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随着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朗读语气,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 6.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结合回答,相机理解“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同时进行礼貌教育:当自己有求于人时,讲礼貌容易获得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7. 写法指导:在这个故事中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神态、动作、语言) (二)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故事。 1. 明确合作要求:任选一个故事,一能读好故事,二能抓住关键词评价人物,三能明白事例所要揭示的道理。组长合理安排汇报。 预设: ▲第二个故事 1.从“对不起,您”读出小朋友的彬彬有礼。从“微笑着”,“没关系”读出女青年的宽容。 2.这里是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 明确: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第三个故事 1. 从周总理所说的话以及三个“您”读出周总理的尊重长者,平易近人。 2. 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教师小结: 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孩子,既有伟人又有普通人,富有代表性。同时所选事例又紧紧围绕“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个中心,分别从有求于人、对不起别人、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不同侧面说明了应该怎样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这样,文章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针对性学习(二)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策略: (一)写法指导 1. 默读2—4自然段,想想: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自己的文章。 3. 如果调换一下故事与说理的位置(举例),你们说好不好?为什么? 4. 教师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将会语无伦次,表达不清。 (二)课堂交流 1. 世界上礼貌待人的例子太多了,除了书上的这三个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向同学说一说吗? 2. 学习小组交流,建议采用2—4自然段的写法简单说说。 3. 反馈交流结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三)练习写话 把你刚才所举的例子按先举事例后说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注意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的运用。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四)评价反馈 1. 老师巡视学生练笔后小结。 2. 请一名同学把自己的小练笔朗读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评价。
三、延展性学习: 1. 搜集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组内交流。 2. 小练笔《谈诚信》。 要求:模仿课文说理性表达结构,引用名言古训,查找相关例子,说明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可参考的诚信故事: 1.兄弟买酒的故事。 2.曾子杀猪的故事。 3.华盛顿看樱桃树的故事。 可参考的诚信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美)富兰克林 | |||||
教 后 小 记
| |||||
板书设计 20.谈礼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