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律 长征
发表日期:2019/3/18 17:27:32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893位读者读过
教 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提供者 | 复备者 | ||
课 题 | 21 七律 长征 | 根据探究方案反馈调整 | |||
教学目标提 示 | 1.认识4个二类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 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 ||||
素 材 与 策 略 | |||||
第一课时 一、准备性学习 1. 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 磅礴 岷山 ◆读给组内成员听,全对加“☆”( ) 2. 我朗读课文给( )听,他(她)给我的评价是( )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要努力 ◆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你能加到“☆”吗?( ) 3.练习背诵课文。 4. 尝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直接写在书上词语旁) 5. 预习课文后,你产生的问题是 。 ◆组内交流疑问并解决,组长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 6. 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策略: 1.同桌互读并纠错,再指名汇报把读错的生字词正确地读出来,尤其是“磅礴”。 2.根据朗读评价情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交流长征的相关资料,注意有选择、不重复地汇报,注意倾听。 二、针对性学习(一):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策略: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组内交流。 要求人人发言,并说说这样概括的理由;组长统一意见,安排代表向全班汇报;同时,注意倾听其他小组代表发言,并做好补充或修改准备。 4.组际汇报。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注意抓住主要人物和文中关键词句,按事情发展顺序来概括课文。 二、针对性学习(二): 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字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 教学策略: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2.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3.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 4.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5.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6.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7.指导读。 8.“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9.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10.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感受本文的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背诵课文 二、延展性学习 1.推荐阅读有关长征中的故事《巧渡金沙江》《丰碑》《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草地夜行》等,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有感触的地方做些批注。 2.举办诗歌朗诵会或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以本册练习6为例品读) 第2题教学策略: ▲ 引读《四渡赤水出奇兵》 1.自由读这首歌词,能读通顺。指导:敌重(zhòng)兵、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 2.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歌词内容。 3.欣赏歌曲。 4.反复朗读,有兴趣的可以跟唱,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内容、感情和音韵。 ▲指导朗读《清平乐 六盘山》 1.学生自由朗读,读顺、读通。 2.根据文后的解释对照先理解词的内容。 3.提出自己仍然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 4.教师相机补充相关资料,促进了解词的大意,激发诵读与积累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豪情和诗歌的意境,直至熟读成诵,形成 | |||||
教后小记 | |||||
板书设计 21.七律 长征 腾越五岭图 疾跨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 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 喜踏岷山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