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水
发表日期:2019/3/27 17:34:2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周芸 有601位读者读过
教 材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提供者 | 复备者 | ||
课 题 | 27 水 | 根据多支点探究方案调整 | |||
教学目标提 示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领悟以“乐”衬“苦”的表达方法。 | ||||
素 材 与 策 略 | |||||
第一课时 一、准备性学习 1. 读准下列词语 水窖 储藏 遮挡 血管 一缕 一勺 麦秆扇 膝盖 润湿 2. 完成《习字册》,字形上,你要提醒: 3. 课文朗读了 遍,自我评价: A.正确、流利 B.正确 C.还需努力 4.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场景,生动地描述出了水的珍贵。默读课文,你能找到写了哪三个场景吗? 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入 1. PPT(依次出示数字669、400、110)这三个数字都与我们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有关,你知道是什么吗? 2. 让我们看看它们与水的联系吧。(出示“中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座。”)指名读。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马朝虎去他出生的地方,一个缺水的地方看看。 二、交流预习 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重点指导:血、扇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概括的语句。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该怎么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逗号的表达效果,强调水的珍贵。(板书:最珍贵) 2.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场景,生动地描述出了水的珍贵。默读课文,你能找到写了哪三个场景吗?(理清脉络) 板书:一担水 一场雨 一勺水 四、品味文字,体味情感 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场景,现在就请你把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认真地去读一读,再仔细地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是通过哪些词句看到的? 教学策略: 预设一: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1.同学们,这每个数量词背后又是什么呢,你们能往深处再想一想吗? 2.此刻我们再来看课题,“水”,你品出了什么滋味?(板书:“苦”) 3.看似简单的数量词的表达,却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苦”味。所以,村里人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预设二: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点拨:这“一场雨”让呢品出了什么滋味?板书:乐
第二课时 一 、听写词语 二、针对性学习(一): 找一找,画一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水的珍贵?哪些地方写出了缺水之苦? 教学策略: 读“一勺水”,体会水的珍贵。 点拨一:狗尾巴草前后对比。 点拨二:抓锁和钥匙我们平常用锁锁什么?(贵重、心爱的东西)他们用锁锁什么?锁住了哪儿的水?水多吗?锁住了水窖里的有限的水,足见水的珍贵。一把普普通通的钥匙成了权威、幸福和痛快的象征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炎炎夏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课件出示)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点拨三:抓饿。你是怎么理解饿的? 一个“饿”字,浓缩了我们对水的极度渴求;一个“饿”字,形象地体会到一勺水给我们带来的欢畅和满足;一个“饿”字,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水对于生点拨四:朗读从头顶……加快。(当水从头顶滑下来时,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无法描述我们的这一种享受,只能通过我们的读来表达。) 小结:一勺水,你又读出了什么样的滋味?(乐) 三、针对性学习(二): 思考:既然水很珍贵,缺水痛苦,作者为什么还在文中具体描写了水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策略: 1.文章读到这儿,发现问题了吗?(缺水是“苦”的,为什么文章却那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呢?) 2.读着这样的“乐”,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点拨“反衬”的表达方法: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越是用雨水洗澡的痛快,越是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这样的“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是苦中作乐,是无奈的乐,是心酸的乐呀。) 无论是苦,还是乐,都让我们体会到水的珍贵。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三、延展性学习: 1.尝试在生活中寻找节约用水的小窍门,行动起来,看效果如何,同学间进行交流。 2.找一找有关“水”的成语或古诗,写下来. 第2题教学策略: 小组竞赛积累成语或者古诗,可结合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进行学习 | |||||
教 后 小 记 | |||||
板书设计: 27 水 最珍贵 一担水 苦 一场雨 乐 一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