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19/3/27 17:40:0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吴苏悦 有967位读者读过
课 题 | 《土拨鼠》 | 第 1 课时 | |
本课 教学 目标 | 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魅力。 | ||
重难点 | |||
教具 | PPT 课件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复备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音乐是最神奇的语言。当游子飘零他乡,对故乡、亲人充满思念之情在音乐中是怎么表现的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 1、创设音乐情景 2、课件:PPT—与音乐风格吻合的风景画面,《思乡曲》部分音乐 3、画外音:课件:PPT—曲名、作者、乐器 这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 乐曲采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小提琴不同音区的变化演奏,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使得思乡的情绪、游子的乡愁不断提升和发展,逐渐到达高峰。 4、画外音:PPT—与音乐风格吻合的风景画面,《念故乡》部分音乐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交响乐作品。 (课件:PPT—曲名、作者、乐器) 刚才听到的是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片段,《自新大陆交响曲》是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创作的。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我们刚才听到的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一种孤独和痛苦,又像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5、画外音:(课件:PPT—《念故乡》主题歌词、音乐) 刚才听的这个主题原是一首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对照歌词轻声哼唱。 点课件音乐 6、画外音:(课件:PPT—图片、《土拨鼠》、音乐) 播放录音,按暂停后组织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孤独与凄凉) 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二、歌曲学唱 7、画外音:(课件:《土拨鼠》歌词)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 这首歌曲的歌词虽然简单,但她是由德国著名文学大师歌德创作的,由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的。(点课件:PPT—土拨鼠图片和介绍)土拨鼠,也称为旱獭。 它是以前欧洲人养的一种宠物,人们喜欢随身带它到处流浪。 8、画中画:(课件:曲谱、全曲伴奏) 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演唱这首歌曲。 9、画外音:(课件:曲谱) 我们来看一看歌谱,歌谱中一、二两个乐句有什么地方不同?三、四两个乐句有什么地方不同? (课件:曲谱,对不同部分进行显示) 乐曲分四句,其中一、二两个乐句相似,三、四两个乐句相似,但乐句的结尾部分都不相同。请同学们注意。 10、画外音: 下面我们做个接唱游戏,我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唱乐句的后半部分。 11、画外音:(课件:曲谱,对不同部分进行显示,音乐) 下面我们一起轻声地跟着范唱演唱这首歌曲。 注意乐句之间的变化差异。 a组织学生朗读歌词 b组织学生学唱歌谱,并讨论歌谱乐句相同点和不同点。 c组织学生学唱歌词。 三、完整演唱 12、画中画:(课件:PPT—歌词字幕) 我们把整首歌曲连唱一遍,耳朵听好伴奏音乐,眼睛看好老师指挥手势。注意这首歌曲是6/8,弱起小节。要注意每个乐句开头不能唱得强。还要把6/8拍的流畅、舒展的感觉唱出来。 组织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歌曲处理 13、画外音:(课件:力度记号) 老师这里有两个力度记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是的,mp是中弱,mf是中强。 (课件:曲谱、力度记号) 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中四个乐句,哪些乐句用mp演唱?哪些乐句用mf演唱? (学生讨论) 14、画中画:(课件:PPT—曲谱进行力度标注) 好的,歌曲中一、二两个乐句用mp演唱,三四乐句用mf演唱。我们一起来演唱,注意教师的指挥 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一种表演形式。 六、拓展 15.画外音:(课件:PPT—介绍贝多芬) 《土拨鼠》这首歌由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贝多芬,1770—1827,德国人。他生于一个平民的家庭,但在很小就显露出音乐上的才能,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负担家庭重担。他思想进步,信仰自由平等。但他一生坎坷,26岁开始耳聋,直至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创作的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全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财富。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著名的欢乐颂。 课件:PPT—《欢乐颂》是《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合唱 听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七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土拨鼠》,让我们认识了贝多芬,使我们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课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贝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