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发表日期:2019/10/9 18:07:4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施玉结 有623位读者读过
课 题 | 夜书所见 | 第 1 课时 | |
本课 教学 目标 |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会写“寒、送、挑”三个生字。 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
重点 | 学习生字词。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
难点 | 学习生字词。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
教具 | 教学录像带,PPT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
一、教学引入 师:神奇的汉字声韵美,形象美,她还有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28个汉字组成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七言绝句。 拿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读题解题。 理解“书”、“所见”。 看着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读准字音(5分钟) 1、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每个字音读准。(板书:读准) 2、请一生读。 教师教师重点指导“挑”读音。 3、 全班一起读,力争读准每个生字。 三、读通课文(5分钟) 1、 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读通句子,现在请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板书:读通) 2、闯关游戏:聚焦“萧萧”、“促织”、“篱落”的意思。(板书: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3、 思考:如果让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的话,你准备在上面画上点什么? (梧桐、有秋风、有促织、有灯光、有儿童……) 4. 这一切就是诗人的“所见”,是他在诗中描绘的“景”(相机板书)。谁带着想象美美地读一读。 读完前四个字稍稍停顿了一下,这就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谁再来试一试。 四、读懂课文 我们很快地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走进叶绍翁的内心世界,读懂课文。(板书:读懂) (一)锁定画面,体会诗人心里的“寒”,感受“特定的景生特定的情” 1、这首古诗中,有一个字是有温度的,你能找到吗?(寒) 指导书写“寒”。 理解“寒”的意思。 2、自由地读读前两句诗,说说诗人见到了哪些景让他的心里充满了寒意呢?(梧叶、秋风)秋天里,“送寒声”的仅仅是梧叶和秋风吗?还会有什么? ①出示范例。
有这么多,为什么叶绍翁只写梧叶和秋风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为什么写梧叶,猜猜看! | |||
板书设计: 夜 书 所 见 借 景 抒 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