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
发表日期:2019/9/20 19:20:0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芮丹丹 有542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6 课时
课 题 | 乘加,乘减 | 第 1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 |||
重 点 | 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 |||
难 点 | 理解乘减的算理,并进行乘加乘减间的改写。 | |||
教 具 | 课件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 复习 1、师:我们先一起复习下乘法口诀,我说上半句,你们说下半句,准备好了吗? 二二( ) 一四( ) 三四( ) 三三( ) 一三( ) 三二( )二四( ) 四四( ) 2、改写为乘法算式 3+3+3 2+2+2+2 4+4+4 师:(个别回答)为什么可以写成3×3呢?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上有什么? 第一个鱼缸有几条?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老师这时把金鱼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三、探索新知,弄清算理 1、师:你能根据这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个别回答)生: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2、师: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列算式解决!拿出纸和笔,小棒,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谁最爱动脑筋了!只要列算式,不要算出结果。你可以用小棒操作。然后跟同桌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 (1)生1:4+4+4+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连加。 (2)生2:3×4+1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2:前面三个鱼缸都有四条鱼,也就是说加数相同,有3个4条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4,然后加上1条。 (3)生:4×4-3 师:你是怎么想的?(叫学生上来用小棒摆一摆并说明想法。) 老师操作示范引导让学生要明白为什么要添3条鱼上去,要加数相同,才能列出乘法算式,但实际这三条鱼没有的,所以要减掉3条! 用小棒操作,同桌之间交流后请2名学生说说意思! 4、揭示课题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4+1与4+4+4+1一样吗?4+4+4+1只有加法,而3×4+1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什么呢? (个别回答,板书 乘加) 师:3×4+1乘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在乘加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那4×4-3叫什么呢?(乘减)为什么呢?(它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所以叫乘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乘加乘减(板书) 师:4×4-3乘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个别回答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乘减里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小结:在乘加,乘减里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橘子? (2)你是怎样列式的? (3)独立完成,写出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 (2)比一比,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这些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画一画。 (2)完成第一个问题:一共画了多少个蓝色的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 ×3 =9(个) (3)完成第二个问题:一共画了多少个 圈?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5×3 =15(个)或3×5=15(个) 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二)完成第三个问题:接下去再画2个圈,一共有多少个圈?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5×3 +2=17(个)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思考: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6、引导学生了解“你知道吗?”教师适当补充。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