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发表日期:2019/10/9 19:55:2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姚梦丹 有735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44 课时
课 题 |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一) | 第 3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示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关键,培养根据条件见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 |||
重 点 | 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 |||
难 点 | 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 |||
教 具 | 教学光盘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引入课题 1、有下面各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a) 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 b) 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c) 小明买6支铅笔,王老师买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1) 看图说一说条件,再提出问题。
2引入练习 今天,我们练习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计算。 二、策略练习 1、做练习十1 (1)提出问题。引导:小朋友仔细看题,想想根据每道题的条件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交流:让学生根据每道题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把每道题里的问题按顺序分别板书。 (2)解决问题 提问:第(1)题提出的问题要根据什么条件解答?同桌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等会和大家交流,看哪个说的比较好。 交流:小朋友来说一说,第(1)题的问题各要怎样解答?求拔河人数的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 提问:第(2)题准备怎样解答,关键是解决哪个问题?(学生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列算式解决(1)(2)题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解答方式,教师板书算式。 (2) 回顾小结 提问:回想一下这两题的练习过程,实际上用了什么策略,怎样用的?解决这两题的关键各是哪一步? 指出:小朋友刚才已经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先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解答时关键的一步是求出第一个问题,这样才能求出第二个问题。 2.做练习十2 (1)了解题意 出示第2题的图和问题。引导:请小朋友看看题里每个小朋友的身高情况,互相说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交流题意,明确:小力身高136厘米,小英身高比小力矮15厘米,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小军身高多少厘米? (2)分析解答 引导:能看图里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吗?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你能从条件想起,说说可以怎样想吗?(指名几位同学说说想法:先根据小力的身高136厘米和小英的身高比小力矮15厘米,求出小英身高多少厘米;再根据小英的身高和小军比小英高21厘米,求出小军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追问: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关键是哪一步? 让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3)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刚才我们用了什么策略?关键是先求什么? 指出: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关键是找到先求什么,这道题(指着图里表示的条件)可以根据小力身高136厘米和小英身高比小力矮15厘米,用136-15先求出小英身高121厘米这个新条件,用121+21求出小军身高142厘米。 1、解决问题 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12个,小猴采了14个桃。 (1) 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 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让学生先列式解答(1),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每一步求的 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列式解答(2),指名板演 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比较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十4 (1) 理解题意,让学生说说表格里人数变化情况,看看要求哪些问题。 (2) 解答第一题,交流:从建设路开出乘客多少人?你怎么想? (3) 解答第二题,交流:从后面3站开出时车上人数都是根据什么算的。 3、讨论练习十3.5 三、练习总结 引导: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