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第2课时
发表日期:2019/9/9 20:42:1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慧彬 有1113位读者读过
课 题 |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 第 2 课时 | |
本课 教学 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
重点 | 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难点 | 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
教具 | PPT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1、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2、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3、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4、 赏诗(赏诗歌意境,赏诗歌写作手法)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5、悟诗 即(悟诗情) 三、 小结与拓展 1、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3、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将在我们黑板报上展示! |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