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22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22古诗两首 敕勒歌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1、       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4、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