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发表日期:2019/3/15 8:51:42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1711位读者读过
课题 |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 课时 安排 | 两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能自主预习,主动自学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聂荣臻的“言、行、想”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来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聂将军的人道主义情怀。 3.能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续写聂荣臻与美穗子重逢的场面。 | |||||||||||
教学 准备 | 学情分析 | 1.本单元一共三篇文章,《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带着我们一起回到二战烽火连天的岁月,唤起人们关爱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怀。这三篇都是叙事为主的文章。对于本文来说,把握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是重点。 课文按照:“救出---照料---送归---谢恩”的顺序组织材料,清楚地展示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及其完整的过程,其中照料和送归是重点。 3.这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离学生已经很久远了,学生不了解聂荣臻,不了解时代背景,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的预习要充分。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学唱抗战歌曲,了解时代背景。
| ||||||||||
教具准备 | 1.教学课件 2.群文阅读材料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1.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重点关注“辜”、“蔼”等字, 当堂习字。 2.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课文1-3节,抓住聂荣臻的“言、行、想”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来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聂将军的人道主义情怀。
| |||||||||||
课前自主预习 | 课堂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①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友谊(yí yì) 民族(zhú zú) 聂荣臻(zhēn zhēnɡ) 拘束(shù sù) 战争(zhēng zhēn) 包扎(zā zhā)
②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划分段落、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抗日战争历史背景,查找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有关的资料。 4.文章从哪些地方看出聂荣臻是个至仁至义的人?感悟重点词句并写上批注。
5.分别理解文中聂荣臻将军说的两段话,并写上个人感受。 | 一、汇报预习成果。 1.汇报字词预习成果:学生交流,教师根据重难点相机点拨,并进行写字教学的指导。 2.你对聂荣臻将军有什么了解?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二、整体入手,快速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2.小组合作学习: 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自读课文,划出稳重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关键词句,自己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言行,品读文章,感受人物形象。 赏析: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从聂将军的言行、小姑娘的神情和表现去体会。 1.指导朗读他的“言”,感受人物形象。 品读“虽然敌人残忍……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这句话,补充介绍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中国军民至少有3500万人失去了生命, 其中有将近3300万人是被敌人屠杀或残害致死,而非牺牲在战场上!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与下文中聂将军却说“绝不能杀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说说你心目中的聂将军。 2.紧扣人物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读这些句子,圈出他所做的动作。 指名说他都做了哪些动作?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些动作?有谁也曾这样慈爱地抚摩过你,这样用脸试过你的温度?这样牵过你的手,这样一口一口地给你喂饭? 理解“像父亲一样无微至的关爱”。 (2)当做那两个孩子,再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聂将军所做的动作,体会他的慈爱。 总结:年幼无知的日本小姑娘面前,他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也难怪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火眼金睛”:你认为本课哪些生字读音易混淆,字形和意思比较难掌握,请设计题型。 3.“开心辞典”: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忍( ) 有罪( ) 镇定( ) 4.照样子写成语:至仁至义、( ) 学习本课后,你认为需要积累的成语有( )( )
| B【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我是小老师”:我认为本课有这样几个知识点比较重要。我把它设计成这样几种题型…… 3.补充【群文阅读】的内容,课后拓展阅读。 | |||||||||||
第二课时 | ||||||||||||
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4-6节,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初步体会聂帅的人道主义情怀。 3.能发挥想象,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续写聂荣臻与美穗子重逢的场面。 | |||||||||||
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1.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同桌讨论交流)
2.搜集资料,拓宽视野 在做课后习题3的想象写话前,让学生做好三件事: ①查阅本课的背景资料———了解“百团大战”,知道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 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陉煤矿时救出来的。 ②了解文中照片背后的故事———拍摄者沙飞亲眼见到了聂荣臻照顾日本小姑娘, 并委托当地老百姓把两个女 ③介绍美穗子的后半生———美穗子一直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 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被选为日中友协都城支部的理事
3.此情此景你们想到了什么? 请用笔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1)想象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在写话时能通过动作语言来表现出人物形象。 (2)做到语言通顺流畅。写完后,读给同桌听听,请对方提出宝贵意见。
|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2.聂将军悉心照料着两个日本小姑娘。然而,这毕竟是在战场上,两个孩子还会有什么危险? 学生加以想象,而聂荣臻将军又做出了什么决定?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送回) 3.让学生想象战场上存在的危险,体会聂将军的“决定’的正确性——他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将来着想,学生不难理解,这是日本人民称他为“活菩萨”的又一原因。 4.品读人物语言: 品读“在中国人民绝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书信时,让学生结合前文在对比中去品读出一位有着远见卓识、至仁至义却又义正词严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的风采。 二、写话训练 1.主题阅读,了解历史 让学生读完课文后, 同时读读本单元的《卢沟桥烽火》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在鲜明的比对中认清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和残酷本质, 深刻体会聂将军的宽广胸襟、和善可亲。
战地摄影家沙飞曾非常感慨地说:“关于孩子, 在抗日战场上有两件类似而又截然相反的事情,一件是在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照顾并送还了被我军救出的日本女孩; 另一件就是在柏崖惨中,日本兵把两个中国小孩扔进开水锅里煮死。这就是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鲜明对照。”
2.图文对照,激发灵感 出示三张照片: ①1940年8月,聂荣臻司令员与4岁的 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一起; ②1980年7月14日,聂荣臻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美穗子; ③2005年8月25日,美穗子女士69岁,这是她第六次“回家”。 看完图片,补充出示淘沙的现代诗《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女孩》以及下面一段文字: 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抗日老战士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 》,将这段故事公之于众。日本媒体对聂将军在40年后还记挂着日本小姐妹十分感动, 很快就找到当年的姐姐美穗子。就这样怀着激动与不安,美穗子全家在1980年7月10日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那天恰好是她44岁生日。美穗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北京机场受到了“国家元首般的欢迎”。聂帅的女儿聂力对她说:“见到你很高兴,我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送上我家里盛开的玫瑰。”美穗子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也没有料到,在北京饭店,人们已经为她摆上了漂亮的生日蛋糕…… 3.全班交流写话内容。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1.“我的阅读宝库”: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我知道和本课类似的二战时期爱国的小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是我读到的最感人的一个故事梗概 ;我对文中的主人公是这样评价 。 2.“我的习作挑战”:课文写个续集。 续写一段人物对话 40 年后,美穗子及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 | B【提高性作业】 1.“我的阅读宝库”: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我知道和本课类似的二战时期爱国的小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是我读到的最感人的一个故事梗概 ;我对文中的主人公是这样评价 。 2.“我的习作挑战”:课文写个续集。 续写一段完整的场景 40 年后,美穗子及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 | |||||||||||
板书设计: 1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至仁至义 “中日友谊的使者” 宽厚仁慈 “活菩萨”
语言 动作
| ||||||||||||
拓展延伸 | 【群文阅读】 《松花江边的小姑娘》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女孩》(现代诗)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相会》 观看影片《将军和孤女》 | |||||||||||
教后记: | ||||||||||||
【群文阅读】
松花江边的小姑娘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边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13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被逮捕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儿童团员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
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小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皮鞭赶来了村里的许多孩子。敌人问:“ 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大家学习中国语文 ?”
“因为我是中国人!” 小姑娘回答 。
敌人恼怒了, 大声吼道:“ 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枪毙吗?”
“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小姑娘大声回答 。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你们的语文,我们就送你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
小姑娘昂首挺胸,看也不看凶恶的敌人。
敌人稍停了一下,接着又恶狠狠地说:“如果你再执迷不悟,那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相会
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中日友好史上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80年7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美穗子快步走到聂帅跟前,然后两人都以双手紧握住对方的双手,美穗子泪流满面,以额头触聂帅的手,表示最大的敬意,激动得哭出了声。聂帅也很激动,以慈父般的感情,腾出左手,不断抚摸着美穗子的头顶,恰似40年前抚摸坐在箩筐里的小美穗子一样。两三分钟过去了,谁也没有说话。这感人的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25年过去了,仍历历在目。
故事得从头说起。1940年8月,聂帅为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来到前线,指挥所就设在正太路井陉站附近的洪河槽村。战役于8月20日发起,21日指挥所里电话铃声不断。其中一个电话报告说:“昨晚三团一营攻进井陉矿区,在东王舍车站激烈的炮火中,两名战士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四五岁,小的看来才几个月,她们的母亲当即死在炮火中,父亲负重伤,我们救治不及,也已经死亡,如果是中国女孩,好办,交给老乡就行
可这是两个日本小姑娘,部队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怎么办好?”接电话的参谋问:“部队有什么反映?”“战士们说,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救出来的虽然是日本人,但我们不后悔。”参谋放下电话,跑来请示正在紧张指挥作战的聂司令员。聂荣臻听后说:“部队的同志讲得好,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八路军还以礼相待,何况是孩子,叫他们立即把小孩送到指挥所来。”
洪河槽离东王舍不远,小孩很快就被送到了。
百忙中,聂帅抱起只有几个月的小女孩(后来得知是美穗子的妹妹,送回石家庄后不久病故),亲了亲,叫赶紧在附近找奶妈喂奶,然后俯下身问美穗子叫什么名字?美穗子不懂中国话,面有惊恐,一个劲地说“兴子、兴子”。这个回答,深深地印在了聂荣臻的脑海里,见到孩子受惊吓,他没有再问什么,叫人找了几个当地的特产雪花梨,亲手递给美穗子。见孩子不吃,先是奇怪,他一会反应过来了,“哦,日本孩子爱干净。”于是亲自用水将梨洗了洗,再拿去。美穗子果然接过去吃了。这一来,美穗子对这位个子高高露着慈祥微笑的八路军伯伯,不再害怕了,愿意牵着他的手跟他随便走动。
聂荣臻很喜欢孩子。他惟一的女儿聂力,当时还留在日本人统治下的上海,父女俩分别已经10个年头,生死未卜,平时见了孩子,他总要抱抱亲亲,以此寄托他对女儿的思念,如今触景生情,他更加思念聂力了。
战事太紧张,如何安排这两个日本小女孩,需要很快作出决断。聂荣臻晚年回忆这个决断时说:“孩子是无罪的,应该很好地安置她们。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顾罢,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聂荣臻是军事家也是位政治家,在送回美穗子的问题上,也没有忘记做日军的政治工作。当天夜里,他写了封给“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的信。这封信共800多字,大义凛然,历数日军暴行,说明侵华战争是日本军阀发动的,战争使中日两国人民都深受其害,信中说:4年来“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号召日军官兵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反对这场侵华战争。信没有封口,为的是使经手的日军官兵都能看到。
为什么在40年后,会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那动人一幕呢?1980年4月24日下午,我接到总政治部办公厅电话:正在开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主任会议,要向聂帅汇报会议情况,听取指示。我报告后,聂帅表示同意。第二天上午,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副秘书长姚抗、《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姚远方3位同志,来向聂帅汇报。我作记录。汇报结束后,姚远方拿出3张照片,请聂帅看,那是百团大战中由沙飞同志拍摄的。照片很清晰,第一张,聂帅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注视前方;第二张,聂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战士给那个小女孩喂饭;第三张,一位老乡挑着两个箩筐,手中拿着一封信,聂帅正依依惜别地抚摸着坐在箩筐里的小女孩的头。
姚远方问:“聂帅,您还记得这几张照片吗?”聂帅仔细看过照片后说:“记得、记得,那不是百团大战中我军从井陉煤矿那里救出来的日本小姑娘嘛!”“您的记性真好,这件事过去快40年了,但意义很大,我写了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目的是弘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就是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名字,您还记得吗?”聂帅沉思良久,“好像她叫兴子。”姚远方请聂帅再回忆一下,把照片留了下来。下午,聂帅在办公室里再三审视那3张照片,回忆说:“好像就是叫兴子。”要我转告姚远方。
1980年5月的《解放军画报》和5月28日的《解放军报》,先后刊登了姚远方《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姚文图文并茂,强调了40年后聂帅没有忘记往事,呼唤着当年的日本小姑娘。文章在国内和日本,立即引起强烈反响。5月29日,日本《读卖新闻》全文刊登了姚远方的文章,配发的标题是,“战火里救出孤儿,聂将军四十年后呼唤兴子姐妹。”30日又派他们的驻京记者星野和荒井,约见姚远方,详细询问了聂帅关心此事的经过,表示决心要找到这两个日本小姑娘。
6月10日,《读卖新闻》以“真的是兴子,她写信给聂将军,盼望着再会。”为题,报道日本小姑娘已经找到,她叫美穗子,住在日本宫崎县都城市,已经43岁,与丈夫存昭男经营一家小商店,有3个女儿,全家过着幸福生活。与此同时,《读卖新闻》转来了美穗子写给聂帅希望能够访华的信。
聂帅仔细看了美穗子的信和所附的照片后认为,《读卖新闻》的报道是准确的,“兴子”就是美穗子。他高兴地对我说:“看了美穗子热情洋溢的来信,看了她的近影和童年时的照片,很像她小时候的样子,阔别了40年,终于找到了,这很难得,我很高兴,我祝美穗子全家幸福。”
说也巧,同一天,总政治部转来了“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赠送给聂帅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又名鎏金狮子兜)。总政还转达了访华团的这样一段话:“赠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传统的崇高礼节。我们谨以此向聂荣臻将军阁下40年前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中不少人曾在华北地区与八路军作过战,对聂将军很钦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华历史。”礼品单上有许多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签名。武士盔金光灿灿,十分精致。聂帅看了也很高兴,当即要我记下他的口述,请总政向日本朋友传话:“这是干戈化玉帛,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聂帅还嘱将武士盔送交军事博物馆,供展出用。
6月12日,聂帅应约会见国内新闻界的朋友,用50分钟时间,回答了有关美穗子的情况。第二天,电视台、电台、各报纷纷作了报道。就在这次会见时,聂帅提议情中日友协考虑,邀请美穗子访华的问题。6月15日的《解放军报》,又在头版刊登了“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向聂帅送武士盔及聂帅嘱转达的那段话的消息。
据此,中日友协拟订了邀请美穗子访华的计划。至6月23日,这个计划得到外交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批准,中日友协随即发出邀请信。
6月30日,聂帅收到了日本宫崎县知事松形尧、都城市市长泷内正的来信,大意说:在不幸的日中战争中,美穗子的童年生命受到威胁时,蒙中国人民和阁下的热情关怀,被救了出来,现在又被邀请访华,这件事在日本国民中受到很大的感动,并且已经成为日中友好的佳话而被传颂,谨代表县、市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我们敬佩贵国注重人道爱惜生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方针。
7月2日,聂帅分别给松形尧、泷内正回信,对他们的来信表示谢意,并应他们的要求,赠送了自己的近照。在照片背面,聂帅亲笔写了“祝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几个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美穗子要访华了,此事一时成为中日双方新闻界和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姚远方接连写了“祝福你美穗子”、“敬礼,仁义之师”两篇文章。前一篇将美穗子写给聂帅的信和聂帅看到信后的反映,作了详细报道。第二篇文章,写了当年晋察冀军区第三团从战火中救出美穗子的详细经过。两篇文章都送请聂帅审阅过。
日本国内对此事反映也极为强烈,我国外事部门将日本各大报的有关报道剪下来,送给了聂帅,聂帅还接到了大量从日本寄来的信件(有一部分是美穗子带交的)。其中日本旧军人的来信居多。他们普遍称颂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的称聂帅是“活菩萨”,有的托美穗子带来了干贝、滴油壶、瓷坛、木刀、弓箭、娟人、唱片、诗词题字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有4位日本旧军人随信分别寄来了侵华战争中他们从中国得到的一张“晋察冀边区地图”,一本油印的抗日小报《洪钟》第五期,一本署名为“民渝”的知识青年于1938年5月写的参加抗战的日记,一张聂帅抗战初期身着戎装的照片。看了这些来信和礼品,聂帅很高兴,之后将礼品和重要信件,转给了军事博物馆。
7月10日,美穗子一家来到北京,聂帅派女儿聂力到机场迎接。回家后,聂力向聂帅报告了与美穗子会面的动人场景。7月11日到13日,美穗子一家先后参观游览了军事博物馆、八达岭长城、工艺美术馆、北京动物园等地,接受了中日友协的宴请。
7月14日上午,聂帅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了美穗子全家,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经我方邀请,也出席了会见。出席会见的中方人员有,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以及姚远方、聂力等。
10时整,发生了本文开头说的一幕。摄影家抓住了这个感人的场面,这幅照片荣获国际摄影比赛大奖。聂帅边比划着边对美穗子说:“很高兴见到你和你的全家人,当年我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女孩,只有这么高。”
落座后互送礼品,美穗子送给聂帅的是一个栩栩如生身着和服的日本姑娘,日本叫“人形”,高约50公分,用玻璃罩罩着,据说这是日本人送给贵客的最高礼品。在美穗子送完礼品后,一个戏剧性场面发生了,美穗子最小的女儿15岁的留美子,突然跑到聂帅面前,把一个小白兔玩具送给了聂帅,逗得聂帅哈哈大笑。聂帅叫把“人形”送交军事博物馆,小白兔留给孙女聂菲玩了。聂帅回赠的礼品,是著名国画家程十发专为聂帅画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画轴高约两米,由聂力和我高高举起,向大家展示。聂帅对美穗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只有松树、竹枝、梅花可以经受考验,保持勃勃生机,我祝愿中日友谊像松竹梅一样经得起考验。”
聂帅对赠送的礼品是有选择的,开始他曾想买些中国特产的丝绸作礼品,征求意见时,外事部门表示最好送张聂帅的照片,在背面签上名,日本人最喜欢这个。聂帅说上次送给宫崎县长、都城市长的就是照片,这次应该有所区别。我们建议送幅国画,拿来了几幅,聂帅看后选中了“岁寒三友图”,并用毛笔写上“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签了自己的名字。
美穗子非常珍惜这幅画,她回国后将这幅画挂在客厅里,因为日本的房子一般比较低,挂上这幅高约两米的画很不相称,为此她把房子拆了改建加高。
互赠礼品结束,聂帅表示欢迎美穗子访华,说这是一次“探亲”活动。美穗子接着讲话,对聂帅40年前的救命之恩和这次被邀请访华表示感谢,她说:“我来的时候,许多日本人特别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托带口信,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和谢罪。”聂帅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回日本后有一段苦难的经历,这次看到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很高兴。你的事已经过去40年,在中日建交中日友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找到你,日本新闻界的朋友作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读卖新闻》的朋友,更要感谢他们。”美穗子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救了我,才有我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家庭。”聂帅说:“也不能这么说,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过去我们对俘虏对放下武器的敌人,就不以敌人对待,俘虏愿意留下的可以参加我军,不愿留下的放回去,还发给路费。我们要向前看,全在今后的努力,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在短时间里变成发达的工业国家,应该向你们学习。”日本大使吉田说:“聂将军为促进日中友好关系作出的新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要向你们学习。”聂帅最后表示“今天很高兴,希望能再见到你们。”
美穗子临别时满含热泪,握住聂帅的手说:“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希望你能到日本都城市去访问。”聂帅说:“谢谢,从地图上看,离得很近,但我身体不好,没有机会了,你们还会有机会。”
整个会见过程约40分钟,当天采访的中外记者达几十人。
回到家中,聂帅对聂力和我说:“看来美穗子是位勤劳朴实的好姑娘,与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她的几个女儿也都活泼可爱,今天来这么多记者,想不到这件事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说明了中日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下午,中日友协的同志转达美穗子家人愿望,请聂帅能为他们题字留念,聂帅欣然同意,为美穗子和她的丈夫写了“为中日友谊贡献力量”,为3个女儿分别写了“中日青年应懂得两国友谊之重要性,唇齿相依,世代和好”,为美穗子的堂兄加藤定雄写了“一衣带水,携手并进”。
据《读卖新闻》7月25日报道,美穗子回国后,发表访华观感说:“这次见到聂帅,就像是自己的慈父,聂力就像是自己的亲姐姐,见面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热泪盈眶。”
1986、1989年,美穗子又两度随都城市日中友好访华团访华,聂帅都在家中热情接待了美穗子和访华团全体成员,同他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为中日友好事业作贡献。1992年5月14日聂帅与世长辞,得知消息,美穗子发来唁电:“惊闻聂荣臻将军阁下不幸仙逝,深感悲痛,由于那场可怕的战争,使我在中国大陆沦为孤儿,承蒙聂将军相救,才使我有今天,从回国之日起到今天,我一向崇视聂将军为我心灵的依托,忽接慈父去世的噩耗!而因相隔甚远,不能前往凭吊,深感遗憾!”美穗子还在电话中对聂力说:“我非常想到中国来凭吊聂帅,以尽女儿的孝道,但因为丈夫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需要照应,实在难以脱身,请求原谅。”
聂帅和美穗子,共同编织了中日人民友好史上一个美好感人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聂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从战略的层次,高度重视中日两大民族世世代代友好的重要性,他对美穗子访华问题,除了弘扬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美穗子父辈般的感情而外,最主要的着眼点,正如他说的,愿中日友好万古长青!
聂帅逝世后,美穗子于1999年11月、2002年8月,又两度访华,我都随聂力同志同她会面。2001年4月,为日本都城市举办聂帅生平事绩展览,我作为顾问,应邀访日,又同美穗子夫妇会面。在多次接触中,深感美穗子及其家人,都很纯朴善良,我所接触的绝大部分日本朋友,也都热情友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前一阵子,日本少数右翼分子不思反悔,掀起一股反华浊浪,理所当然引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我作为曾目睹过日本侵略军对中国人民种种暴行的过来人,对这些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当然也义愤填膺!但重温和学习了聂帅同美穗子的故事,深刻体会到中日友好事业的重要性,我们始终应该把少数日本右翼分子和广大日本人民区分开来,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坚定不移地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声讨和反对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习作2 主备人 :刘娟
教学目标: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导航:回忆儿时上学,老师不在教室的趣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谈话激趣
归纳要点,明确写作要求
二、借助画面,探究写法
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
① 抓住整体观察画面,组织学生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
② 抓住局部观察画面,从中选取一两位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
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 。
① 选定特定人物捕捉细节。从你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②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写法迁移,尝试写作。
第二课时
继续写作文,修改。
教后记:
练习2 主备人 刘娟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农具和用途,并能拓展有关农具的诗
2、诵读与欣赏:学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通过诗了解李清照的一生,并为下面的词作赏析做好铺垫。
3、写好钢笔字:培养良好的书写硬笔行楷,注意行笔、运笔的过程,并强调整幅字的行款和章法。
4、口语交际:促进孩子多关注时事新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请学生读一读词语。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
学生交流自己见过的农具。
教师相机根据图指导观察了解。
读读诗句
说说加点的词语与什么农具有关?
全班交流。
二、诵读与欣赏
根据课后注释正确朗读全诗。
借助课后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
补充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围绕练习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有感情朗读。
三、写好钢笔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先抛出一个话题,引发学生讨论。
将学生所关注不同的话题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3、可以进行小组比赛,营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氛围。
二、学习毛笔字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