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晚的实验》

发表日期:2019/3/29 16:13:59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902位读者读过

课题

12   夜晚的实验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课前自主预习,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学会“超声波”、“穿透”、“听”等词所带引号的用法。

3.以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学习斯帕拉捷四次实验的过程,感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感受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

准备

学情分析

1.《夜晚的实验》一课是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与《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组成“探索与发现”单元。这篇课文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2.文章语言平实,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读就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还是比较难找的;同时它又是一篇有着科学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会使语文课走样,成为科学课。文后练习2要求学生掌握引号的几种用法。第四单元习作为《记一次实验》, 因此,教学重难点可以放在引导品味课文语言,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持之以恒,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并学会如何将自己实验经过条理清晰地写下来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再渗透学法的指导。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语言环境,学会“超声波”、“穿透”、“听”等词所带引号的用法。

2.以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学习斯帕拉捷四次实验的过程,感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一、背景资料阅读:

1.【拉扎罗?斯帕拉捷(1729—1799),意大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1729年1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斯坎迪亚诺镇。他在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理、受精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验,为“超声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是火山学的奠基者之一。1799年2月11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0岁。斯帕拉捷把他的一生连同一部分遗体都献给了科学事业。根据遗嘱,其有病的膀胱献给了帕维亚自然博物馆。

 

2.超声波: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这种声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新词生字抢先学:

1.对于本课的生字,能写好吗?自己先写一写。

 

2.斯帕拉捷通过    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的飞行之谜。在文中分别画出几次实验的主要经过。

 

3.读完课文,我们能感受到斯帕拉捷是一位           

          的科学家。(至少写两方面)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内容,简要写上批注。

 

4.后人根据斯帕拉捷的实验进一步研究,发现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捕食,是依靠喉咙发出的“          ”。根据课文第8自然段的描述,试着画出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的示意图。

 

 

 

 

 

 

 

 

一、揭题导入环节(略)

 

二、初读交流环节

1.生字词交流。

(1)读词:喉咙   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蝙蝠  障碍 薄膜 矿藏

(1)交流本课三个生字“蝙”“蝠”“碍”的字形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

(2)当堂习字。

2.指导读好长句子。

如:

(1)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2)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3)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

3.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分段。

第一段(1)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心。

第二段(2-6)写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7-9)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实验的起因。

1.关注课题,为什么这个实验一定要在夜晚进行?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资料了解蝙蝠的特点。

2、引导学习第一段,抓住斯帕拉捷观察到的现象和引起的思考了解实验的起因。

 

四.小组合作学习四次实验过程。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教师布置小组讨论及汇报的形式及要求,使得小组活动有序)

实验次数方法结果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实验结论 揭开奥秘 

2.小组汇报:

实验次数方法结果第一次蒙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第二次堵鼻子还是飞得敏捷、轻松第三次全身涂满油漆没有影响飞行第四次堵耳朵东碰西撞,跌落在地实验结论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揭开奥秘蝙蝠的喉咙发出“超声波”,声音沿直线传播,碰到物体反射回来,耳朵接收“超声波”,蝙蝠迅速作出判断,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相机指导

    交流预习作业中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的示意图。

    学习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着重论述

(1)“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A)

(2)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C)

(3)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B)

 

2.领悟四次试验不同的写作方法,有详有略。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比较关注作者的写法:重点突出,有详有略。以后在写作中也要根据文中的中心学会这种写法。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的相关作业。

2.  思考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B【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的相关作业。

2.  搜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和例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感受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一、复习导入,以疑促思:

1、复习斯帕拉捷实验过程。

2、交流预习作业:斯帕拉捷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细心观察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善于思考

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体会感叹号的意思,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锲而不舍

1、斯帕拉捷的锲而不舍表现在哪里?

2、前面三次实验都没能找到蝙蝠飞行的秘密,会有人来劝,怎么劝?斯帕拉捷会怎么答。

 

 

 

作出杰出贡献

 

超声波的应用有多广泛?

 

 

 

出示资料:

斯帕拉捷,意大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家。1729年1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斯坎迪亚诺镇。他在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理、受精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验,为“超声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是火山学的奠基者之一。1799年2月11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0岁。斯帕拉捷把他的一生连同一部分遗体都献给了科学事业。根据遗嘱,其有病的膀胱献给了帕维亚自然博物馆。

一、复习回顾,小组交流。

1、学生简单复述斯帕拉捷的四次实验过程及结果。

2、学生在小组交流预习时的思考及书上的批注内容。

 

二、走进文本,走近人物

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板块预设一:细心观察

1、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小结板书:细心观察

        

板块预设二:善于思考

1、学生练习朗读,可以加上个“咦”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3、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C、文中还有两次实验没有写出斯帕拉捷的思考,你觉得在堵鼻的时候,斯帕拉捷会怎么想?堵耳朵之前,斯帕拉捷又会怎么想?

板书:善于思考

 

 

板块预设三:锲而不舍

1、 四次实验,前三次都失败了。

2、指名来说说别人会怎么劝,斯帕拉捷怎么答?

3、既然劝不住他,那就来赞赞他。

板书:锲而不舍

 

板块预设四:做出杰出贡献

1、为什么说斯帕拉捷是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补充回答,老师出示部分图片。

3、指导读“斯帕拉捷……巨大的恩惠”

板书:做出杰出贡献

 

三、走出文本,走进人物

1、几个词语能概括斯帕拉捷的一生吗?显然不能。我们再来看一段关于斯帕拉捷的简介:

2、超声波的发现,如果要给发现者评突出贡献奖的话。你认为应该给谁?请以“斯帕拉捷,你是……”赞一赞斯帕拉捷。

四、重回文本,畅谈启迪

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学生写名言。

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回答课后练习第三题。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小练笔:仿照作者的写法,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描写一个实验的过程。

B【提高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这里也有一篇揭示蝙蝠飞行秘密的文章《蝙蝠与雷达》,读一读,看看跟《夜晚的实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12  夜晚的实验

斯帕拉捷                  重点突出

细心观察                  详略得当

善于思考

锲而不舍

贡献杰出

……

                                                  

                                       

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

蝙蝠与雷达  仿生学漫谈

【整本书的阅读】(适宜于有一定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学生)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

教后记:















【群文阅读】

 

蝙蝠与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最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仿生学漫谈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哪些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人类仿生由来已久。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以上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的发明与尝试,可以认为是人类仿生的先驱,也是仿生学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