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学会合作》
发表日期:2019/4/8 15:19:5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655位读者读过
课题 | 14 学会合作 | 课时 安排 | 两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名思义、典范、倾泻”。 3、了解文章说明要点,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 |||||||||||
教学 准备 | 学情分析 | 第四单元共3篇课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围绕这一主题第一篇文章告诉我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第二篇文章说明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要科学开发海洋,保护海洋,让它成为21世纪的希望。第三篇文章讲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的道理。 《学会合作》先讲合作的重要,接着讲什么是合作,然后讲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最后总结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学《学会合作》要抓住文中的两个例子,弄清这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做人做事的教育。 | ||||||||||
教具准备 | 1.教学课件 2.群文阅读材料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名思义、典范、倾泻”。 3、了解文章说明要点,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领悟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 |||||||||||
课前自主预习 | 课堂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一.背景资料阅读: 【资料链接】 关于演讲: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也叫“演说”。它是锻炼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演讲的内容,一要完整,二要层析清晰,三要灵活。演讲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规范,同时要求通俗易懂,它还要求生动形象,使听众有兴趣、受感染。演讲还有一定技巧:如语调变化、手势和动作配合、仪态表情自然得体。
二.新词生字抢先学: 1.选择正确的字、音。 幢( zhuàng dòng) 卡在瓶口( kǎ qiǎ ) 倾( 泻 泄 )
2、解释词语。 顾名思义: 典范: 倾泻:
3、填空。 读了课文,我知道本文是一篇 ,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为了表明这一观点,作者向我们解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①什么是合作? 问题②为什么要合作? 问题③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 一、谈话导入,预习反馈 1、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合作的话题(写好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大家交流。 3、这是一篇演讲稿,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的学习目标是:a了解作者的观点。b知道围绕观点作者讲述了几方面的内容。C学习作者在表述观点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d熟读课文,练习演讲。(ppt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用四字概括就是要我们(学会合作)。 2、围绕学会合作,课文讲了三个问题。 反馈预习导学 三个问题:(1)什么是合作? (2)为什么要合作? (3)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小组合作解答。 (1)什么是合作? 理解“顾名思义”(抓住词语中的字的意思),用顾名思义说一句话。 (2)为什么要合作?(引读)“你是——,你是——,你是——总之,不论——也不论——都——”你发现了什么? (排比、总分总结构) 师生小结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像这样排比、设问的语句起到了注重强调的作用,既能调动听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就是演讲稿的语言一大特点。 指名读。同学们齐读。 (3)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读第六自然段。 三、研读事例,感悟合作 1、看这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演讲的重点是什么?(板书:卓有成效) 2、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4、5、6自然段,看看作者怎样表述的? (举了2个事例)。 哪两个事例?(交响乐团演奏、模拟逃生实验)(板书) 3、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而要选择两个事例来说明呢? (因为4、5自然段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第6自然段的两层意思,用事实说话更能让人信服。) 4、在生活中,你合作过吗?说说你亲身经历的事例。 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选这个事例呢?不选取拔河比赛等作例子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因为交响乐团的合作更复杂,更庞大,这是合作的典范,选举的是典型事例,最能说明作者的观点。 5、 作者在文中举了两例,既是典型事例,我去掉一个例子行不行?再读4——6自然段。 (这两个事例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达的是两层意思,所以缺一不可。) 这两例说明的道理哪个更难做到?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是告诉我们,合作,除了···还要···(引读第六段)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在板书中强调“卓有成效”)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能够说出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 B【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能够说出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3. 搜集并阅读有关合作的故事。 | |||||||||||
第二课时 | ||||||||||||
课时目标 | 1.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2. 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仿写。 | |||||||||||
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4、挑4——6段开始练习。指名演讲。评议。 5、同桌练习演讲全文。
| 一、当堂训练 进行演讲 1、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知道一篇演讲稿有作者鲜明的观点,为了说明观点,还会用典型的事例来验证。学会合作这篇文中观点就是:学会合作。列举的典型事例是:交响乐团演奏、模拟逃生实验。下面就让我们尝试来演讲。 2、先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老师示范其中一段,思考:演讲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小结演讲要点: (1)要向观众问候,作自我介绍,然后报演讲的题目。 (2)讲清观点、典型事例,层次清楚。 (3)演讲中举止大方,面带微笑,眼睛看观众,适当地加入表情、动作。
指名演讲。 演讲要求 内容:一要完整。 二要层次清楚。 三要灵活。 技巧:讲演结合。表情自然、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二、掌握特点,进行仿写 学生自定题材,进行仿写。利用队会课进行比赛。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复述有关合作的故事。 | B【提高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复述有关合作的故事。 三.参加演讲比赛。 | |||||||||||
板书设计: 14 学会合作 交响乐团演奏、模拟逃生实验 卓有成效 排比、总分总结构
| ||||||||||||
拓展延伸 | 【群文阅读】 《米歇尔之死》 《地域和天堂》 《团结的力量》 | |||||||||||
教后记: | ||||||||||||
【群文阅读】
米歇尔之死
2003年8月,在经过6个月的历险和恐惧之后,发生在撒哈拉沙漠的15名欧洲游客被绑架事件最终得以解决。14人活下来,只有德国女游客米歇尔-施皮策未能幸免。回顾整个被绑架的过程,米歇尔的死并非偶然,在某种程度上说,使她不能很好的与人相处和合作,导致了他的死亡
在这次死亡之旅中,与旅客及绑架者相处合作显得格外重要,个人的阅历和魅力决定了自己在这个群体中与人相处与合作的能力,确定了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米歇尔倔强的个性和不合作的态度,使她在这个群体受到严重的孤立。米歇尔不相信任何人,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起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绑架者都是些极端分子,他们对处于弱势的人之提出诸如戴头巾、穿外套之类的要求,被绑架者中只有米歇尔不与合作,在同伴一次次的苦劝,而毫无结果的情况下,米歇尔与同伴越来越疏远,不得不一个人呆着,大多数是好她只躺在毛毯上唉声叹气,自言自语。由于米歇尔与旅伴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大,就连绑匪在她再次不听话的举动之下,也没有惩罚过她。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米歇尔在人质中是多么孤立,没有必要杀一儆百。
米歇尔无声无息的死了,群体(包括绑匪)变得更加融洽、更加照应,这一点从绑匪和人质照片中的笑容中可以看出来。人质马克—海迪说:“这并非米歇尔终于不再使我们神情紧张,而是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相处和合作、同心同德,将导致事态更加恶劣的后果”。
地狱和天堂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就放心吧!”
习作四 主备人:马耀虎
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观察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做一个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2、能将自己的实验情况说一说,并在写作中写清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3、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注意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导航:做一次实验,仔细认真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科学课我们做了许多实验。老师又布置大家自己设计智力实验。大家都做了没有?好。下面就请几位同学上台交流。
二、交流实验过程和结果,一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1、 说说自己最最难忘的一次实验?
2、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三、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读习作要求:写清实验目的、准备、过程、结果和发现,及自己的体会。
2、确定写作素材和结构。
3、拟稿
四、交流初稿,师生点评
1、典型交流
2、师生评讲
3、自改作文
五、抄正誊写。
教后记:
练习四 主备人:马耀虎
教学要求
1、求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并在预习中加以运用。
2、读《古今贤文(真理篇)》,帮助学生诵读、感悟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3、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排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习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对未来作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并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预习导航:
1、 积累《古今贤文》(真理篇)。
2、 了解一字多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 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查大敬在阅读时,不知“鉴往知来”的“鉴”的意思,就去查字典,结果出现了五种解释,他不知该取哪一种?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究竟该取哪一种?又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3)指名回答。
(4)教师简单小结:联系具体的词来确定。(为第二部分教学作准备)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想想句子大致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试着说出加点字的意思。(可以查字典)
(3)学生再读句子,看看哪种解释更适合句意。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确定词义的方法。
(5)教师小结: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有时光查字典不行,还要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
3. 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提问:预习课文有哪些方法?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师生共同小结:在预习课文时,可以用今天学习的这种方法弄懂不理解的字或词。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 诵读《古今贤文(真理篇)》。
(1)请同学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大致意思:都是阐发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的。
(4)学生反复诵读。
(5)学生练习背诵。
2. 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
(2)鼓励学生说出贤文蕴含的道理,正确而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
(3)拓展(关于古代修身养性的人和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 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学会合作》。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指出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竞争、需要”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 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 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 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导。
(1)创设情境:穿过时空隧道,我们步入未来,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将会是什么景象?
(2)全体学生大胆猜测和幻想。
(3)同桌互相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出来。(教师巡查)
(4)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5)师生评议。
3. 反馈。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