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山谷中的谜底》
发表日期:2019/4/16 17:30:5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912位读者读过
课题 | 17 山谷中的谜底 | 课时 安排 | 两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 |||||||||||
教学 准备 | 学情分析 | 1.《山谷中的谜底》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观的自然现象,启示人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揭示出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的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骤对强暴和逆势,这种以退为进、保护自我的生存策略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2.六年级的孩子已具有初步阅读自学理解的能力,且思维日趋活跃,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本课并不困难。但是,除了读懂内容,我们还应让学生关注:①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②明白文中的道理都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 ||||||||||
教具准备 | 1.教学课件 2.补充阅读材料 | |||||||||||
教 学 过 程 |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课前自主预习 | 课堂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一、通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二、学习字词 1.对于本课的生字,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哪几个,自己先写一写。
2.通读课文,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写在课文旁边,上课准备汇报。
三、背景介绍 (1)加拿大 北美洲北部国家。北滨北冰洋,东、西分别临大西洋、太平洋,东北隔巴芬湾同格陵兰相望,西北和南面毗连美国。面积997.6万平方千米。首都渥太华。 (2)魁北克 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在哈得孙湾东南,面积15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65万(2006年)。省会魁北克。大部分为低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南为阿巴拉契亚高地,河湖众多。主要属(寒)温带针叶林气候。森林覆盖率45%。
| 一、激情导入,引起需求。 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美丽的大自然总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总是无比喜悦!的确,大自然除了供人们欣赏之外,还会通过自身的某种现象给人以启迪,而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领悟! 2、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智慧的大脑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感受、去领悟——《山谷中的谜底》(揭题,齐读。) 3、联系课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引思,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多读几遍。 2、读书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3、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3自然段。 1、如果你来到魁北克,当你面对这一奇异的景观,你会怎样想?那你能把你的疑问放到课文中,传达给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西坡 东坡 长满 只有雪松 2、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1983年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一天,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里。如今,谜面终于解开了,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兴奋、很激动),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把谜底告诉给大家—— 3、出示:“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1)齐读这句话。(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3)有什么疑问?(“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4)投影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B、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C、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5)投影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A、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 B、看多媒体课件,体会四个“反复”。 C、讨论: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4、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压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这种压力,从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如今,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让我们把这个谜底再次告诉给大家—— 5、此时,你怎么看文中的雪松? 6、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雪松、各种杂树、旅行者谈自己的启发。)
四、深究课文,学习第4—6自然段。 1、两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闭上眼,让我们细细聆听!(师配乐范读第4、5自然段) 2、听了这两位旅行者的启发,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3、让我们也像旅行者一样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组抓住重要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1)小组讨论。(2)第一次交流。(3)相机出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①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小组第二次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说)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狗熊躲进树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体育课跳远,先把腿弯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 ④齐读这两句话。
五、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的确,大自然中,无论是什么动物、植物,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记住: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 B【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3. 观察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 | |||||||||||
第二课时 | ||||||||||||
课时目标 | 1、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认识第三自然段详略得当的写法。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 |||||||||||
自主学习 | 合作交流 | 个人反思修改 | ||||||||||
1、能按照“提出疑问→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从中悟出道理”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
5.根据文章内容用实物演示,理解雪松生存下来的奥秘。那位同学愿意借助实物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6.用流利的语言将自己看见的内容清楚地介绍出来。
10.了解“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
2.根据你对文中道理的理解,补全下列语句。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而是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 ,而是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而是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而是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而是 。
| 一、复习导入 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 学生介绍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这个谜是怎样揭开的?又谁揭开的?谜底到底是什么呢?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呢? 小组讨论交流: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4、投影文字:“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始终完好无损。” ①“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谁能把“反弹”这个词语用实物演示给大家看? 小结:刚才的演示物如果换成硬木头行不行? ②“就这样,反复地积,……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自由读,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积、压、落、弹) 看多媒体课件,体会四个“反复” 讨论: 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7、指导朗读这段话,总结: 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东坡的杂树不能存活而雪松能存活下来,有哪些原因? 8、你怎么看文中的雪松? 9、这段话中重点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有详有略”。
三、学习第三段 1、山谷中的旅行者从雪松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投影:“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①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②你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句名言俗语,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③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都明白了:投影: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而是 。狗熊躲进树洞不是 ,而是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而是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而是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而是 。 (练习生活更深刻的了解文中的道理。)④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 |||||||||||
分层作业设计 | ||||||||||||
A【基础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 B【提高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观察一奇特的自然,并找出原因,说说得到什么启示,并把它写下来。 | |||||||||||
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东坡 西坡 (雪大) (雪小) 只有雪松 长满杂树 枝丫富有弹性 反复地积、弯、落、弹
“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 ||||||||||||
拓展延伸 | 1、积累(1)大丈夫能屈能伸。(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3)忍辱负重。 2、故事:(1)《卧薪尝胆》。(2)红军长征。 3、自然界中的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 4、与松树有关的诗句。 | |||||||||||
教后记: | ||||||||||||
【补充阅读】
会“唱歌”的沙子
在内地或海边的沙地里,有一些沙丘会发出奇特的声响。据说,现在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响沙有100多处。不同地区响沙发出的声音不同,有的响沙发出的声响像吹口哨、吹笛子,有的像提琴声,还有的像打雷,甚至像汽车及飞机的马达轰鸣声。一般来说,海滨响沙声比较尖细,沙漠里的响沙声比较低沉。
更奇妙的是,日本有两处响沙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初春时最响,到了夏天则变得最低落,或者干脆连一点声音也没有了。于是有人猜测,因为夏天游泳的人太多了,把海弄得很脏,所以沙子就不再“唱歌”了。
谜一样的响沙,有谁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呢?
怪坡
沈阳附近有一个怪坡。怪坡怪在上坡时人骑着自行车会自动上滑,下坡时却累得满头大汗,结果速度还是迟缓。一天,一位司机驾车行到坡底,他挂档熄火,停下车来。突然发现停在坡底的汽车,竟然倒着自己朝坡上滑去,足足滑行了50米远,司机看得目瞪口呆,怪坡的名声越传越远吸引了大批的好奇者。有许多车辆来到怪坡试行,他们发现,越重的车,向坡上滑行的速度越快。后来,人们才揭开了它的秘密:是怪坡周围的地形、地势给人们造成的视觉错误。
埋藏了两千年的真理
作者:刘燕敏
埃及的迪拉玛,被称为魔鬼城,它处在帝王谷的入口处。从比东法老到兰塞法老的600年间,凡是走进小城的外地人,没有不上当受骗的。
史书记载,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外地人是位阿拉伯商人,他想贩些银器回国,结果被一个带路的小孩骗走了脚上正穿着的一双皮靴。还有一个来自大马士革城的旅行者,他想到帝王谷去探宝,进城不到一刻钟,就被一个吉卜赛人连钱带行李骗了个精光。据传,印度一位道行最高的巫师漫游至此,也没逃出被骗的厄运,身上惟一的一件东西--铜蛇管,被一个哑巴骗走。
对于魔鬼城之谜,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迪拉玛是狮子、水牛、天狼3个星座在地球上的重心投射点,地理位置特殊,外地人走进这里头脑都要失灵;也有的说,是埃及法老图特安哈门的咒语在起作用,他说“凡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必死”,在这个入口处,他在用“让你破财”的方式,仁慈地提醒你不要走进帝王谷。
然而,自从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来到这里,这些说法就被动摇了。因为他作为外地人,在城里住了一年,不仅头脑和原来一样清晰,而且随身携带的东西一件都没丢。有位罗马商人得知此事后很是兴奋。他想,一个能清白地走出迪拉玛的人,一定是破解了法老咒语的人。因为他知道,迪拉玛这座小城是图特安哈门法老有意安排的。据罗马的羊皮书记载:图特安哈门法老的陵墓修好后,为防止盗墓贼入侵,曾把关押在监牢里的3000名骗子秘密流放到这里,法老相信,一类人的智慧能制约另一类人的智慧。
罗马商人决定去拜访那位希腊哲学家。他随自己的商队来到希腊,可惜那位哲学家已经去世5年了。希腊人告诉他,哲学家临终前在摩西神庙的石壁上留下过一句话,那句话是他从迪拉玛漫游归来后写上去的。于是,商人来到神庙,凝视着石壁上哲学家留下的话,他禁不住喃喃自语:说得多好啊!说得多好啊!然后匍匐在地,表达对哲学家的敬意。
2300年后的一天,一位考古学家在迦勒底山脚下挖出7个巨大的石碑,其中的一块刻着这么一行字:当你对自己诚实时,天下就没人能够欺骗你。这句话,正是那位哲学家留下的。不久,希腊政府宣布:摩西神庙遗址被发现。
成功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难
作者:刘燕敏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我没有读过这本在韩国曾引起轰动的书,我也没想过去找这本书读,凭我的人生经历,我已经感知到了它要说的一些道理: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习作5 成长的烦恼 主备人:王婧
教学目标
1 .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
2 .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 .学会自主修改,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回忆
1 .谈话唤醒学生的回忆,激发习作欲望。
同学们,我们常说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在我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你们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
是呀 ! 我们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到了努力的艰辛、失败的痛苦、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酸甜苦辣 …… 我们的童年生活因此而丰富多彩。但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 “ 烦恼大拍卖 ” 。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
2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
( 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与提示 )
二、交流烦恼,真情碰撞
1 .启发回忆,拓宽思路。
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无忧无虑的。谁又知道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那么你在成长中有没有烦恼呢?有哪些烦恼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回忆一下在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有过哪些烦恼的事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 ( 学生回忆思考 )
2 .搭建舞台,小组交流。
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先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再用具体的事情说出烦恼的原因,同学间进行一次心语沟通。充分交流后,每个小组再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看谁汇报得具体清楚,有条理。
3 .创设情境,全班汇报。
模拟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请各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自己的烦恼,在交流中其他同学可以询问。教师重点从语言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指导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师:今天《实话实说》的话题是 “ 成长的烦恼 ” ,请各位 “ 嘉宾 ” 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 !
我们先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烦恼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归纳分类,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烦恼的内容及原因。
预设情况1: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格,每天做完功课,她还要给我布置作业,我好累。
2:老家原先空气很清新,可现在建起了石灰窑,环境恶化,天都变成灰色的了。
3:我养了只小狗,可妈妈说太吵、太脏,背着我把小狗送人了。
说得真好 ! 对呀,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三、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 .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教师提供优秀习作为范例,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
2 .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你打算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准备怎么写呢?先想一想再把自己想写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相互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准备写什么?
你们真会从生活中选材。你们烦恼的原因是什么?谁来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具体说一说?
3 .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 ! 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 !
四、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1 .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 .读给同学听,合作互改。
谁想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 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
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
( 引导学生评价,修改。 )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谁写得清楚具体,哪些地方写得好,也可以互相交换改一改。
3 .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
回家后,请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后记:
练习五
主备人:王婧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