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

发表日期:2019/6/1 14:43:0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1671位读者读过

课题

22   理想的风筝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学

目标

1.充分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当堂习字。

2.以自读思考、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中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引导学生体会叙事中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

准备

学情分析

1.本单元主题“师恩难忘”,选文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明天,我们毕业》,习作是给老师的一封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关心,写出自己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回忆了恩师的音容笑貌和在一起的愉快生活。课文以谈腿疾、激情讲授、亲切提问耐心引导、放风筝这四个特写镜头来表现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赞扬他对工作、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2.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已经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和精神,了解叙事中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在已掌握到的写作基础上,感知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群文阅读材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重点关注“融”、“御”等字,

当堂习字。

2.  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材料,在细节描写中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进行有感

情的分角色朗读活动。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一、作者介绍:

1.【PPT资料】

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门下收有一弟子舒子原   。

u  上大学时苏叔阳选择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 1978年,40岁的他离开大学讲台,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1994年,他因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抗癌十多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七十多岁的年龄上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

u   

主要作品:
 
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家庭大事》、《灵魂的审判》、《恭贺新喜》、《幸福回旋曲》、《太平湖》、《三月雪》、《飞蛾》、《萨尔斯堡的雨伞》、《苦恼》
  电影(已拍摄):
《春雨潇潇》、《丹心谱》、《一叶小舟》、《假脸》、《开采太阳》、《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新龙门客栈》、《伟大的朋友》等及纪录片4部
  小说:长篇《故土》、中短篇集《月神集》、《婚礼集》、《旋转餐厅》、《老舍之死》、《我是一个零》
  诗集:《关于爱》、《世纪之最》
  散文集:《晨思所爱》、《梦里青春》、《我们的母亲名叫中国》
  传记文字:《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以及新闻、曲艺、电视剧等作品

 

二、新词生字抢先学:

1.对于本课的生字,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哪几个,自己先写一写。

 

2.通读课文,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写在课文旁边,上课准备汇报。

 

三、课文内容先理解: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刘老师的几件事,简单概括。

                      

                      

                      

 

 

 

 

一、揭题导入环节

1. 春天又到了,看着这草长莺飞的美景,我就会想起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还记得吗?

2. 这里的纸鸢指的是——风筝

3. 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苏叔阳每逢看到天空的风筝就会想起他的刘老师,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他离开老师近30年后写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

4.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风筝会有什么理想呢?理想怎么会和风筝连在一起呢?相信学完了课文,你们的问题就会找到答案。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请你多读几遍。

 

二、初读交流环节

1.自学汇报: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机指导。

(全班展示)朗读你最感受最深的段落,说说理由。

②说说作者回忆了有关刘老师的几件事。

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2.新词生词抢先学(助学课堂形式):

学生当小老师上黑板教难写生字,教师放手却不放任,要对于重难点心中有数,适当点拨。

以下随机:

筝:(重在指导间架结构)

连翘花:(认识连翘花,图片介绍)

转:(重在辨别读音)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可知:

   zhuǎn 1、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

转:zhuàn1、旋转。2、绕着某物移动。

读音参考: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   zhuàn    ),便转(       zhuǎn   )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  zhuǎn      )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     zhuàn  )多少次。而他每转(    zhuǎn )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3.当堂习字。

 

三、精读感悟环节:

1品味“谈腿疾”,体会“乐观向上”

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呢?他笑着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把书打开,翻到115页,在第三节中找一找这个故事。

1.课件展示,谁来学着刘老师的样子读读那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2.学生活动:

请大家走进作者的文字中,看看你哪些文字,哪些细节中体会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用心体会体会,适当标注。

(给予充分的时间,对于部分能力较弱学生个别交流指导)

3.学生交流:(以下板块随机出现)

【板块一】

①“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真的假的?开玩笑的。②老师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了个玩笑,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乐观、幽默)板书:乐观向上

【板块二】

2. 女娲造人的传说是那样的生动有趣,刘老师讲自己的断腿是那样轻松幽默。可是,我们笑过之后又慢慢产生了别样的情感,自己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是什么情感,怎么会产生的?

课件: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酸涩、尊敬)

(酸涩)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能不能找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悲痛,伤心)师:是呀,一个人没有左腿,身体残缺,多叫人心痛呀。

为什么更尊敬呢?(因为刘老师把自己没有左腿这件事不当回事,还当作笑话一样说给我们听,他很坚强,很乐观,所以我们更尊敬他了。

请同学们留意这个“泛”字,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中,有个词是“微波泛起”,“泛”字一般是形容浪花漂浮起来的情景。此时,同学们心中泛起的是——(如浪花般慢慢漂浮起来的感情),那一股酸涩的感情想浪花漂浮般地慢慢的从心里产生出来。

所以,我们笑过之后,在心里为坚强乐观的刘老师默默流泪呀。来,让我们把这种心酸、难受感情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吧。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能够说出文中的一处细节好在哪里。

B【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2.  能够就本文内容举例说明细节描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其行、听其言、察其色,悟其心”的阅读方法,在三件事中感悟体会刘老师自强不息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能够捕捉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

4.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个人反思修改

 

 

 

 

 

 

 

 

 

 

2.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一找有关句子,特别要留意一系列的动词。画出来。

 

 

 

 

 

读一读,读出老师艰难的动作。

⑴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怎不让人担心?谁再来读?

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⑶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实在令人敬佩!这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

 

 

 

 

 

 

 

 

 

 

 

 

 

 

 

 

 

 

 

 

 

 

 

 

 

2.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6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要求)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分节共同完成。

3.学生自学,讨论。

4.读后交流。

 

 

 

 

 

 

 

 

 

 

 

 

 

 

 

 

 

 

 

 

 

 

 

 

 

 

③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来读这句话。

 

 

 

 

 

 

 

 

 

 

 

 

 

 

 

 

 

 

 

 

 

 

 

 

 

 

 

 

 

 

 

 

 

 

 

 

 

 

 

 

 

 

 

 

 

 

 

 

 

 

 

 

 

 

 

 

 

 

 

 

 

 

四、群文拓展阅读。

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目的:(根据学情适度拓展)

1.深入了解教师崇高的事业和品格。

2.感受这些故事中在人物塑造上的共同之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讲述刘老师的三件事。

 

二、继续精读感悟:

品读“写板书”,感悟“敬业执着”

是的,坚强乐观的刘老师让我们心生敬意,然而他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上课的情景,更让我们难以忘怀!

1.缺少一条小腿的刘老师写板书和一般老师相比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老师写板书和体格健全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哪些动词让你感触多多?完成一次板书要……

(一撑、一离、一转再转中,看出老师写板书比常人更困难、更累、危险)

 

 

 

 

 

 

 

 

 

 

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里有什么吗?(担心、感动、敬佩)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用一条腿,一支圆木棍,用一次次的跳跃旋转,几十年如一日,支撑起了学生们的一片天空。你又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板书:敬业执着

 

小结阅读方法,自学“放飞风筝”

1.小结方法: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撑、离、转、再转),也体会了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的心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这样你的心思会更加细腻,你的情感会更加丰富。

 

 

 

 

 

 

 

 

 

 

 

◆“亲手制作” 引读一下各式各样。【心灵手巧】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引读: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在想些什么?

所以,刘老师的脸上“漾”出甜蜜的微笑。这是怎样的笑哟?这里有亲手把风筝放上天后,自豪的笑;有想到学生后欣慰的笑;有想着心中的理想,憧憬未来的笑。这些笑就像一颗石子扔进水塘,一圈圈,从心底荡漾开来,所以,文章用了哪个字——漾。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有一次,他故意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预设: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故意洒脱手——挑战

⊙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坚强 乐观 敢于挑战自我)

 

5.从刘老师亲手做风筝到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品味作者心声,深化理想的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配乐范读第1112自然段。

30年,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一直都在思念着乐观顽强的刘老师,思念是长长的风筝线,一头攥在老师的手里,一头系在学生的心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喊,引读:刘老师啊,……思念您。

2、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不,还有他的理想,那么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

1)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文革前他是一个大学生,文革来了,他沦为伞厂工人;后来,就在他创作上不断丰收的时候,他的身体却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为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他同癌症抗争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2)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3)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再联系我们刚才从三件事中品读的人物特点,现在你对理想的风筝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同桌讨论一下)

(理想的风筝就是指刘老师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他放飞的风筝,牵引着自己牵引着学生们,像他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做生活的强者!)

 

三、小练笔。

选取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描写老师的习作片段,运用本课所学,全班共同进行修改,交流,评价。


分层作业设计

A【基础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小练笔。

搜集阅读写人文章,着重注意文章如何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B【提高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二、小练笔。

      修改自己的一篇写人的习作,着重注意将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细节描写

                               谈腿疾                      言

                               写板书                      行

放风筝                     神情

                                     

                                       

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

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

 

教后记:














【群文阅读】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回,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初小,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33
    在那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中,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鲜花的叶子,我意识到春天的来临。我一连好几个星期内心感到纳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我感到有人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我母亲,我就把手伸出去。忽然,有一个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就是这个人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第二天早晨,莎利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O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我感到很自豪。
    一天,我在玩一个新洋娃娃时,老师给我拿来旧洋娃娃,以此表明两样东西都可用"洋娃娃"这个字来表示。莎利文小姐很耐心教我,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我整天仍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
    我的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每一个名称在我的脑海中都产生新的概念,回到家我摸到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用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事物。进家门后,我就想起了被我摔破的洋娃娃,我摸着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凑起来。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我第一次为此而感到后悔和难过。
    就在那一天我学会了很多新词。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春天到了,莎利文小姐搀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随着我知识的增长,我感到我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东西给人带来兴奋和愉快。莎利文小姐教我从森林中散发的芳香和从青草丛的叶片中体会大自然的美。
    她还向我描绘地球的形状。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 自然,使得自然界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
    但是,也就在这时候,我体会到大自然对人并不总是善的、美的。早晨从家出门时天气很好,但很热。因为走的路程较长,我们坐在树阴下休息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是停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水果树下休息。果树给人们提供一块凉爽的遮阴地,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容易地爬到树上去了。我一直往上爬,在树枝丛中找到一块能坐的地方。由于这块阴凉地方很好,莎利文小姐建议,我们就在树阴下吃午饭,叫我等她拿来午饭后,我再从树上下来。
    突然间天气起了变化,太阳一下子没有了。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因为我身上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还闻到一股奇异的味道从大地散发出来,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我离开了老师,一个人高高地悬挂在树枝上,我感到非常害怕,也感到很孤单。我的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坐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我想只有等老师来,我才能从树上下来,否则别无办法。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子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我想树和找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我的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love"这个词。我在花园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鲜花,我把这些花拿给我的老师。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时候,除了我母亲以外;我不喜欢别人吻我。莎利文小姐把她的手臂温存地围着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写了"我爱海伦"
    我问:"''是什么东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她的话使我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手能摸得到的东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
    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吗?"
    "不是。"我的老师说。。
    我想了一下又问:"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这是''吗?"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太阳更美丽的东西,因为它温暖的光能使万物生长。但是莎利文小姐摇摇头。我感到困惑和失望,我想我的老师真怪,为什么不把""拿给我看看,让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后,老师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两颗大珠和三颗小珠相间隔的式样。我穿错了很多,莎利文小姐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叫我再仔细地按正确的次序排列珠子。莎利文小姐用手触着我的前 额,拼了"think"(思考)。
    刹那间,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称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琢磨着""这个词。现在我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太阳被云覆盖,下了一场阵雨。
    忽然云开日出,阳光又带来了南方将有的炎热。
    我又问老师:"这是不是''呢?"
    老师回答说:"''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接着她又解释说,"你知道,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但是你知道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没有爱你就没有欢乐,你就不愿游玩。"
    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藤野先生原文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