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发表日期:2019/10/10 15:31:3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蓉 有1713位读者读过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年 级 | 四上 |
课 时 | 第 1课时 | 备 课 人 | |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 这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展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各自不同生命轨迹。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极强,适合四年级孩子自主阅读。 1.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主动提问的质疑习惯;能初步对提出的问题分类,了解“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的提问”与“针对全文提问”之间差异与关联。 2.通过具体词句,体会安徒生怀。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写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 | ||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会“豌、按、恐、捏、爆”等23个生字,会读“荚”、“僵”、“囚”、“框”等8个生字,会写“豌、爆”等16个生字。 2.学习提问策略:阅读时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的习惯。 | ||
教学过程 | 一、破题导入 1.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谁来读课题?读得真好。正音“豆荚”出图,像这样。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不错。全班齐读。 2.来看第二行,第二行告诉我们作者和译者,谁来读? 3.哪位同学来将两行连起来读一读?评价。 4.一位是蜚声国际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一位是译作等身的优秀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 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板书:童话)
二、生字学习
师:一个豆荚变黄了,裂开了,五粒豆子被小男孩……(当子弹射了出去)。最后那一粒落在了哪里? (预设:顶楼窗台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成了一个囚犯) 师顺势出示词语: 青苔 裂缝 囚犯 请学生朗读,相机正音:“苔”第二声,“缝”是后鼻音,“囚”的读音。
学生边回忆边回答,师顺势出示词语: 棍子 支起来 窗框 盘绕 请学生朗读词语,相机正音:“框”后鼻音、第四声;“绕”读第四声。
洋溢都是三点水,它本来的意思是形容水很多,都溢出来了,在课文里指笑容很多,开心的感觉充分流露, 齐读词语
三、自读课文,我的研究 过渡语:那么长的课文读一遍是不是都读懂了呢? (出示单元页: 师读:宋代的大儒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能提出问题吗?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积极思考,将自己的问题写在即时贴上; (2)贴一贴,问题提在哪里,就将问题贴在课文相应内容的右边;如果是针对全文的问题,就贴在生字表的后面。 拿材料做一个示范,像老师这样横着写,横着贴,清楚了吗?好,大家动起来吧。 小结:同学们坐好了。老师看了,同学们用了八分钟时间再次默读课文,并提出了问题,写在了即时贴上。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你们真棒!每一个小朋友我都要表扬,能充分地自主学习。老师发现大家最少提1个问题,最多提了4个问题,积极动脑,学贵有疑。 2.过渡语:那么多问题,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研究一下彼此的问题吧。
四、交流问题,小组研究 1.出示要求: (1)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交流自己的提问; (2)将提出的问题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中“针对文章一部分内容提问”和“针对文章整体提问”的相应位置,【注意:相同的问题只保留一个】; (3)小组长梳理小组问题清单,简要统计,上台汇报。 请一人读要求,关注是否连贯流畅。 再请一人给出提醒:在原有的基础上,你觉得哪里还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呢?评价:重要的话要多读几遍。会读要求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明确小组长任务。每组小组长站起来让我看看,你的任务,清楚吗? 出示“小组问题清单” 2.生自由分享,师巡视,随机指导并物色。 3.小组上台汇报。 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倾听每一小组的汇报哦。和你相同的问题可以在你的问题画“正”字。 第一组:不讲。针对部分的问题有几个;针对全文的问题有几个。 第二组:问题是否完整、表述是否清楚;问题很长来不及写得话可以打省略号 第三组:态度很认真,小组长汇报很有序; 第四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点拨:针对课文一部分(字、词、句、段),针对全文的(主旨、大意、总问题、大问题、不是读一遍就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长都上台,同学们来看看,对这些小组问题清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随机】 5.总结:分类归纳,我们是怎么提问题的?都是在哪里提问题的呢?总结方法——提问路径【找到问题的路径】 对重点段落(词句)提问(掉到水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局部问题】 对主要人物提问(为什么一粒小小的豌豆能让小女孩读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为什么小女孩儿会好起来?) 对题目提问(为什么安徒生不写“一粒豌豆和小女孩儿”,却写“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对主要关系提问(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整体问题:联系 关键 重点】 像这样,我们既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立足全文,抓住核心来提问是阅读长文的好方法。当我们抓住主要人物、主要关系、关键段落进行提问,我们能更好地抵达安徒生童话核心,破译了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秘密。
五、成果分享,收获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花了至少14分钟读了两遍这么长的课文,经历了两次学习,先是个人研究,自主提问,接着小组合作,归纳提问,并进行了小组组问题清单的交流,对于提问【板书】,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如一时无人回答,可同桌讨论,发言。 【预设: (1)要敢于提问。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要怕错。 (2)拿到文章,要积极提问,主动提问,这样才知道自己的疑问是不是别人也有。 (3)要学会智慧地提问。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述,这时候要选最合适的表达。 (4)提问是有方法的。可以针对字、词、句等细节问题提问,可以针对题目、关键词句提问、可以这对童话的结局提问;还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写法提问。不同的提问路径,能看到文章不同的层面。 (5)提问也是可以分类的。可以针对文章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
六、总结全文,引出问题 是的,提问是门学问,要学会质疑。现在,大家翻到教材最后,看编者给我们提了怎样的问题——【出示问题】“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提这个问题的同学举手?你们真棒!这是个针对全文的问题,看来这是编著叔叔的疑问,还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文章才能找到答案。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阅读,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 ||
板书设计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丹麦】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童话 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 提问 勇于提问 针对全文 | ||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 PPT、轻音乐、小组问题清单、四色便签贴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