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语文教研组 >>教研组资源 >>阅览文章

6蝙蝠和雷达第1课时

发表日期:2019/10/10 15:34:0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蓉 有759位读者读过


                           

   

6蝙蝠和雷达

     

   

1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蝙蝠和雷达》选自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目标是“学会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提问,针对全文提问”;第二篇《蝙蝠和雷达》,目标是“多角度提问”;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提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则是“尝试解决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可见,在单元核心目标引领下,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相应的目标任务,而且这些目标是层层深入,螺旋上升的。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难点】理解超声波雷达让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关键词语明白超声波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理清课文内容;

4.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由“超声波”引出课文主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看图猜科学名词。(克隆、静电、超声波雷达)

2.“雷达”这个科学名词,就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息息相关。(出示课题)

3.课文都读过了吗?老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效果。

二、由关键词梳理课文内容

1.读准这些和蝙蝠有关的词语:

蝙蝠  敏锐  超声波  障碍物  横七竖八 没头苍蝇

读读这些和雷达有关的词语:

雷达  反射  荧光屏  驾驶员  无线电波  反复研究

2.预习时,你们都提了哪些问题呢?先在小组里读一读各自的问题,然后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中。

(学生汇报)

3.很多同学的问题中都提到了“超声波”这个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吗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请你先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读懂了吗?老师考考你:你能指着这幅图给大家介绍“超声波”吗?给你一点时间,再给你个小提示,你可以在文中圈出能够帮助你介绍超声波的词语。

4.原来,蝙蝠是靠超声波夜间飞行的。可是,超声波我们人类是听不到的,那这个科学原理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请自己读一读实验过程。

5.老师注意到,你们在科学课上,喜欢用表格来记录实验过程,我也试着做了一个表格,想要记录蝙蝠实验的过程,但是还有一部分没有做完,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表格: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一共做了几次实验?你们能看着表格,把几次实验的经过给我们说一说吗?

看来,所有的科学实验,都是经过科学家反复实验,大胆验证得来的。(板书)

6.可是,这个实验和飞机上的雷达有什么联系呢?(出示第8自然段)指名读: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7.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呢?(相机贴板书)

三、由问号发散多角度提问

1.科学家巴浦洛夫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学习语文,也要善于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预习时的问题有哪些是你们已经解决的?

学生汇报,撕去小组问题清单上相应的问题。

2.在学习时,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呢?请写下来,继续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中。

3.学生汇报。

4.(出示课后练习)有一个小组同学提了这三个问题,读一读。他们发现了什么?

5.原来,同样一篇课文,可以提很多的问题,提问的角度也各不相同!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你们的问题,有没有也是从这几个角度提出来的?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贴在“多角度问题清单”中。

6.你还能换个角度提问吗?记录下你的问题,并贴在相应位置。

7.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文章更加深入的思考。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大胆验证                超声波    无线电波

反复实验                    

                             障碍物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