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画》教案第二课时
发表日期:2022/1/6 12:06:3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袁艳 有701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62 课时
课 题 | 6. 画 | 第 2 课时 | ||
本 课 教 学 目 标 |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会认10个字。 2.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重 点 | 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会认10个字。 | |||
难 点 | 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教 具 | 投影,课件,卡片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复 备 | |||
一、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后两行诗句。 (1)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2)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3)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7.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三、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四、作业设计: 书写“来、不、”两个生字。 | ||||
板书设计: 6.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教后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