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教案第二课时
发表日期:2020/9/19 8:58:1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袁艳 有602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83 课时
课 题 | 语 文 园 地 六 | 第 2 课时 | ||
本 课 教 学 目 标 | 1.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 |||
重 点 |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 | |||
难 点 | 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 |||
教 具 | 课件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复 备 | |||
一、学习展示台 1、出示图片,你认识这是哪里吗?你是怎么认识的? 2、在上学、放学路上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3、你还通过什么办法进行过识字? 二、学习日积月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 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1.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2.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 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2)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3)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回答。 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瑶台是个什么样地方?镜子本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想象一下从这面镜子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见到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3.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2)你喜欢这样的月亮吗?喜欢它的什么?那让我们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吧!配乐齐读古诗。 (3)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呢?指导背诵。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古朗月行》
| 教后小记: |